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然而,形式主义的沉疴顽疾仍在基层若隐若现,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制约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
近期,中央再次吹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号角,召开相关专项工作会议,彰显了对基层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为基层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此次会议直击要害,为基层减负工作锚定了方向。在文件会议方面,强调精简优化,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不良风气,确保文件和会议的召开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必要性,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督查检查考核方面,突出科学合理,以精准有效的指标体系和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基层工作实绩,避免过度留痕、多头重复检查等现象,为基层营造宽松有序、专注实干的工作氛围。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着力整治政务数字化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整合优化信息平台,简化操作流程,减轻基层干部的指尖负担,让数字化真正成为便民利政的有力工具。同时,对“政绩工程”等不良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引导基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强化责任担当。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身作则,全面排查本系统本领域的形式主义问题,从制度设计和工作流程上进行优化改进,为基层作出表率。地方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将减负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减负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专项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减负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久久为功。在后续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筑牢抵制形式主义的思想防线,将优良作风内化为行动自觉,在工作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要畅通基层干部反馈问题和建议的渠道,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及时了解减负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形成上下互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我们必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基层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实力量,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杨晓飞)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