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建管养运”齐发力 幸福“途”景在和阳

    近年来,南和区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为重要载体,持续完善“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着力构建“建养并重、安全畅通、运营高效”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坚实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924.594公里(其中:县道19.385公里,乡道171.039公里,村道734.170公里),实现了等级公路全覆盖。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位列全省前茅。2019年,南和区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阎里乡、和阳镇、郝桥镇先后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西果乡道、兴业路、林场路先后获评省级“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

    一、高站位、聚合力,绘就农村公路新画卷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立足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安全便捷出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全力构建畅通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行业牵头、乡镇负责、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列入各乡(镇)综合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切实保障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编制《“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规划“多规合一”,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景观路、产业路、旅游路,实现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5镇3乡的“10分钟经济圈”,实现了区域交通的全面畅联互通。二是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财政投入,立足实际想办法、挖潜力,着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多渠蓄水”筹资机制,结合实际融合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上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省级燃油税补助,区级财政资金兜底保障,并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专项债,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等有收益的项目整合打包成专项债项目,破解资金瓶颈。采取“资金拼盘”的方式,将交通、农业农村、自规等部门建设资金整合使用,集中力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充分挖掘乡贤力量,探索乡贤集资新模式,引导广大乡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24.3公里,为打通农村公路“末梢神经”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质量保障。 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管理,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抽检等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近年来,实施的所有农村公路项目一次性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二、强管理、促落实,构建公路治理新模式

    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加快构建数字农村公路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真正让农村群众出行平安,既“走得了”又“走得好”。一是“一张网”规划,构建长效机制。 构建“1+1+8+218”(1名总路长,1名县级路长,辖区内8个乡镇设乡级路长,218个村设村级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成立县、乡(镇)、村三级路长办公室,压实分级管理责任,全区农村公路路长设置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路乡村管”的原则,在农村公路显著位置设立路长公示牌,实现了“一人一岗一路一牌”全覆盖,并时刻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同时,细化量化各级路长工作职责,形成县有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提高路长制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置路长制公示牌105个(县道2个、乡道19个、村道84个)。二是“一盘棋”发力,落实目标任务。 闭环管理到位,严格落实“四步法”管理流程(即:巡查→反馈→处置→督查),通过全覆盖巡查、全天候管控、多部门联动等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闭环管理体系。考核奖惩到位,制定路长制管理考核细则,将路长制管理工作作为对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倒逼各路段责任人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有路必养、养必养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三是“全链条”服务,构建数字农村公路治理体系。 2024年,南和区入选构建数字农村公路治理体系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名单,系全省首批入选的两个试点之一。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要求,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路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农村公路健康管理平台,对全区2条县道、20条乡道及218个行政村的主要出村道路进行设施数字化改造,同时将辖区34座农村公路桥梁与73个涵洞纳入数字化管理的范畴,以实现对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全面、智能化监管。

    三、抓养护、破难题,激活公路养管新动能

    始终坚持“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一是不断创新提升养护模式。 积极推行养护市场化改革,乡道、村道路日常养护资金直接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紧扣“护好”目标,全区各乡镇通过灵活开展委托专业队伍养护、个人承包养护等多种模式,为乡村道路养护找好“管家”。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养护企业,实行县道养护绩效考核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水平,全区农村公路近三年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0%、87%、88%, 列养率连年保持100%。二是积极筹措保障养护资金。 区财政每年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县道每年1万元/公里、乡道0.5万元/公里、村道0.3万元/公里的标准,落实日常养护资金,做到“有经费投入,有人员想干”。三是全力打造共建示范样板路。 结合中心城区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拉高标杆、精准发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交通执法三大提升行动,打好日常养护“组合拳”,全面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共建示范样板路,以示范创建带动全区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优服务、提效能,绘就城乡发展同心圆

    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公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和经济功能,努力为全区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壮大提供更好保障。一是“交通+公交”覆盖城乡。 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开通公交线路14条,实现了公交全覆盖,并与任县、沙河市、邢台东站、邢台市区公交线路形成了有效链接。同时,开通客货邮线路2条,通过“公交带件”的新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物流配送和寄递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开设“公交+专线”服务,在节假日免费开通南和区农业嘉年华至红鼻子萌宠乐园的旅游公交专线,全年累计免费接送乘客500余人次。二是“交通+物流”全面贯通。 打造集中高效的物流仓储平台,做优“服务链”,依托智慧物流仓,以润沃智慧物流产业园为中心,发挥顺丰速运、邮政、极兔等行业巨头带动作用,在本地实现“分、拨、配、送”,宠物产业相关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运输时间缩短半天以上,发货成本降低20%以上,赋能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安全便捷的大宗货运平台,推进邢铁铁路物流园建设,依托铁海联运模式,全方位加强与黄骅港、唐山港战略合作,形成煤炭、铁矿粉等大宗货物集散地,形成了“通道装备制造基地至黄骅港+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三是“交通+产业”融合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一核两园”隆起带产业规划,积极构建“交通+产业”项目库,通过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形成循环线等方式,助力宠物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高标准建成梅园路北延(规划乡道)、泉北大街东延(村道CB99)等重点项目,打通兴业路南延(乡道Y353)、宋璟大街东延(乡道Y355)等“卡脖路”,进一步提升公路通行效率。规划G107、兴业路(乡道Y353)、富强路(县道X007)、梅园路(规划乡道)为区域快速通道,纵向连接北部新城、中部老城区和南部产业园区,促进三个功能片区的联系与发展。充分利用公路沿线地域特色,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路、园区路,持续推动典型引领向全域覆盖转变。

    南和区交通运输局将持续紧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继续抢抓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突出补短板、强管养、优服务,努力让城乡群众享受到更通达、更便捷、更绿色的出行服务。

    作者:(王瑞、冯萧、李达)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