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智能技术赋能茶香:安徽理工大学实践队在悦溪茶谷的科技助农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部署,探索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创新路径,7月5日,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翼递万家,翼路生花”实践队走进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悦溪茶谷,实地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茶叶种植、加工、管理全链条中的应用潜力,让实践队员们真切体会到科技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全流程智能制茶:传统工艺与科技的碰撞

    “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出厂,每一步都透着‘智能’的门道。”屏幕上,悦溪茶谷的负责人对着视频向队员们介绍。实践队员们透过视频看到茶叶从鲜叶杀青到揉捻烘焙的全流程镜头。“以前全凭老师傅的经验手感,现在靠数据说话,不仅品质稳了,产能也有了明显提升。”茶园负责人的声音,带着对技术赋能的感慨。视频中智能设备与传统茶工艺的交融画面,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科技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的真正意义。

    图为茶园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悦溪茶谷。梁羽 供图

    茶企心声:技术需求点亮科研坐标

    “返乡创业,最头疼的就是人工。”在与茶园负责人的对话中,他的话道出了许多乡村茶企的困境,“鲜叶采摘靠人工,旺季一天要雇20多个工人,成本高还难管理;杀青、揉捻虽然上了点设备,但精准度还不够,要是能有更智能的采茶设备、更精准的工艺控制系统,咱们的茶能走得更远。”

    茶园负责人的坦诚分享让队员们深受触动。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吕勇凡感慨道:“以前总觉得算法、模型离现实很远,现在才明白,它们能实实在在帮老乡解决难题。茶园负责人说的‘智能采茶’,不就是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吗?这让我突然找到了专业学习的‘锚点’。”队员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下茶园负责人提到的技术需求——比如能识别鲜叶成熟度的采茶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的茶园巡检设备,这些都成了团队未来科研的“任务清单”。

    图为实践队与茶园负责人进行交流访谈。梁羽 供图

    茶园无人机调试: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落地课”

    午后的茶园,茶树整齐排列成绿色波浪,实践队员们取出携带的无人机,准备测试其在茶园巡检、病虫害监测中的表现。然而,在实验室里运转流畅的设备,一到实地便接连“遇挫”。“实验室里的平地、无遮挡环境,和真实茶园完全是两回事。”2023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尤伟说道,“茶园的复杂环境让传感器识别精度下降,茶树高度不一导致避障系统误判,这些细节都是课本里学不到的。”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技术落地的关键,在于跳出实验室的“理想环境”,扎根田间的“真实土壤”

    图为实践队在悦溪茶谷茶园调试无人机。梁羽 供图

    实践回响:以青春智慧浇灌茶香满园

    实践队指导老师许运山在总结时说:“悦溪茶谷的探索告诉我们,乡村产业振兴既需要传承传统技艺,更需要科技‘翅膀’。而技术要真正扎根乡村,就得让实验室里的创新跟着产业需求走。”

    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茶谷之行让他们对“科技助农”有了更鲜活的理解:人工智能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钻进茶园、走进车间的实用工具。“未来,我们要带着今天记下的‘需求清单’,把算法写在茶山上,让智能设备服务在茶车间,用青春力量助茶香飘得更远。”实践队队长在返程时的这番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落日余晖为茶园披上一层金纱,与漫山茶树的剪影交相映照,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茶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场实践之行,不仅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智能技术与传统茶业融合的巨大潜力,更让他们笃定了用专业学识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决心。(通讯员:田立志)

    图为实践队在悦溪茶谷合影。梁羽 供图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