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2025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升级”的号召,7月12日至25日,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同心合荔 宜泸生花”实践队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以合江荔枝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调研、科技助农、文化挖掘、非遗体验、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入产业一线 探寻发展密码
合江荔枝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宋时期。作为“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合江县现有荔枝种植面积30万余亩,2024年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2025年预计增至6000万公斤,同比增长20%,是当地农户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和“幸福树”。
实践队深入荔江镇柿子田村、马街桥头荔枝交易市场、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地,对荔枝产业进行了全链条、多角度的深入调研。
在采摘环节,队员们凌晨5点就跟随果农进入荔枝林,学习“妃子笑”荔枝的采摘技巧,体验农耕劳作的辛劳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节奏。
在包装环节,队员们向当地农户学习了透气网袋、生物冰袋等现代保鲜技术,同时创新性地尝试复刻传统竹筒保鲜法,探索古今结合的保鲜方案。
在物流环节,队员们走访了顺丰等快递站点,详细了解“上午发外省、下午发省内”的高效配送策略,以及新型外置式降温设备等创新技术。
市场调研显示,合江荔枝凭借优良品质已获得广泛市场认可,但农户对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的需求尤为迫切,这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
科技赋能产业 提质增效显著
实践队重点参访了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了企业在产业升级方面的创新实践。
公司采用“人工初选+强光复检”双重筛选机制,配合3-5℃冰水速冻技术,荔枝保鲜期显著延长30%;自建智能冷链系统,配备GPS及温度追踪器,实现“今日下单,次日达”的高效配送;通过“自有基地+大户订单+散户收购”模式,既保障了原料品质的稳定性,又有效带动了农户持续增收。企业还定期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培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
据悉,公司计划建设深加工厂,开发荔枝酒、荔枝干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行业代表发声 共话产业未来
实践队还采访了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波、荔枝种植大户赵剑虹以及自媒体达人州州老师。
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波
陈波深耕荔枝产业多年,在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要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在荔枝加工、销售等环节不断突破,为合江荔枝走向更广阔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他介绍道:“我们的荔枝从枝头摘下后,2小时内就能送入3-5℃的冷库保鲜,这大大延长了保鲜期,靠着这条冷链网,合江荔枝得以销往全国各地。”
合江县荔江镇柿子田村 种植大户 赵剑虹
荔江镇柿子田村的种植大户赵剑虹,有着多年荔枝种植经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专家。他种植的荔枝品质优良,自家果园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荔枝产业。赵剑虹说:“地方派了专家教我们荔枝种植和管理技术,还帮我们对接收购商,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把荔枝卖出去。我现在种植了40亩荔枝,一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以上。”
合江县自媒体达人 州州
自媒体达人州州老师,在网络平台拥有众多粉丝,他长期致力于宣传合江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在推广合江荔枝方面不遗余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合江荔枝的魅力展现给广大网友,为合江荔枝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州州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合江荔枝,爱上合江这个美丽的地方。”
他们三人从不同角度,为合江荔枝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合江荔枝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文化铸魂品牌 非遗助力振兴
文化挖掘是本次实践的重要内容。队员们探访了合江荔枝古树公园,园内12株树龄超120年的古荔枝树见证了千年农耕文明;此外,队员们还走访了合江县内的其他标志性地点。
在第34届荔枝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上,汉唐舞蹈《荔语》、本土Rap等精彩节目展现了荔枝文化的蓬勃活力。
在尧坝古镇,队员们参与了以“沉浸国风,乐享荔香”为主题的荔枝节活动,体验“抢鲜运荔”等趣味游戏,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完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队深入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市酱油酿造基地。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先市酱油酿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陈思维的带领下,队员们体验了古法酿造工艺,品尝了特色“酱油拌饭”和创新的“酱油冰淇淋”、“荔枝蘸酱油”,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巧妙结合。基地内6000余口老晒缸沿赤水河畔排列,蔚为壮观,展现了非遗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7月24日,队员们还与当地自媒体达人州州老师共同体验了传统石磨豆花制作技艺,并拍摄制作了《匠心传承·合江石磨豆花制作技艺》纪录片。
此前,团队慕名前往当地曾被央视报道的北门口河水豆花店。
从黄豆筛选浸泡到石磨研磨,从豆浆熬煮到点胆水成型,队员们亲身参与每一道工序,感受“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州州老师详细讲解了制作要领:“点胆水是关键,稍不注意就会影响豆花的嫩滑度。”这种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让队员们对传统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直播助农显担当 电商赋能新渠道
7月22日至24日,实践队与返乡创业青年“霞仙女”姜晓霞深度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荔枝直播助农活动。队员们清晨6点半就进入荔枝林,用镜头真实记录果农采摘场景;在直播间,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协助讲解产品特点,有的负责分拣打包,形成“前端引流—中端品控—后端物流”的完整服务链条。三天时间共助力销售荔枝1000余斤,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此次直播活动获得四川卫视、四川观察、合江融媒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霞仙女”姜晓霞是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典范。她创立的“霞仙女家庭农场”不仅发展荔枝产业,还创新开发了特色吊炉火锅等农旅体验项目。她表示:“我的目标是让合江荔枝香飘全国,更希望通过互联网力量,把乡亲的优质荔枝都卖出去。”这种“新农人”的创业精神深深感染了实践队员。
基层服务践初心 青春奉献写担当
实践尾声,队员们主动投身基层服务。7月25日,在村干部带领下,队员们走访了百余户村民家庭,仔细检查房屋结构安全,记录墙体裂缝、屋顶渗水等隐患,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荔江镇荔枝节分会场,队员们化身志愿者,在公路旁疏导交通,在泳池区协助维护秩序、保障游客安全,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为盛会顺利举办贡献力量。从田间地头到文化舞台,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之花绽放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都工业学院学子深入基层、脚踏实地,既通过调研、科技助农等实践为合江荔枝产业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又在基层实践中增长了才干、锤炼了品格。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产业支撑、人才保障。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在广袤田野上书写青春华章。
正如一颗颗饱满的合江荔枝,新时代青年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出最甜美的青春力量!(通讯员: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 罗紫文)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