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绣工精细的真丝戏服静静立于展柜,旁边摆放着近乎绝版的黑胶唱片和《南冠草》连环画——这不是博物馆的特展,而是正出现在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新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现场。作为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该展览以200余件越剧艺术藏品打开了一扇通向江南文化记忆的窗口,也成为民间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生动实践。
(左起:王雅(女)、齐春雷、王熖、李伟荣(女)
展览聚焦著名尹派小生、一级演员齐春雷从艺三十周年的艺术历程,集中展出了其珍藏的戏剧服饰、音像资料、文献和特色瓷器等实物,其中多件系首次公开展出。一件件绣工繁复的手绣戏服、一张张保存完好的老唱片,不仅勾勒出越剧艺术发展的脉络,更唤醒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 这些瓷器是当年表彰先进工作者的奖品,剧照题材的现已极为罕见”,展览策划人介绍道,“《红楼梦》《梁祝》等经典剧目以这样的形式进入日常生活,正是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的鲜活印证。”
展览开幕以来,已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新杨园区居民李女士表示:“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珍贵的越剧藏品,带孩子来感受传统艺术,特别有意义。”
日前,上海市新杨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熖带队,与党委副书记王雅、党政办主任李伟荣一行专程调研展览,充分肯定了以民间藏品推动文化传承的模式,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此类由艺术家工作室牵头、园区支持、基金扶持的文化项目,正成为城市“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的重要补充。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结束后,部分藏品还将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巡回展出,进一步推动越剧艺术传播与地域文化交流。
专家指出,民间艺术藏品的系统展示不仅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更探索出了一条“个人收藏、社会共享、政府支持”的文化传承新路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