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千里的皖赣铁路线上,有这样一位普通的钢轨探伤工,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默默守护着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安全与畅通。他就是朱海龙,一位1965年出生,自1983年起便投身铁路事业,200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铁道医生。
朱海龙的工作生涯,几乎可以说是与皖赣线的发展同步的。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和谐号内燃机车,他见证了铁路技术的飞跃,也亲历了这条线路从建设到运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作为一名铁道医生,他的职责就是对铁路钢轨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每一趟列车都能平稳、安全地行驶。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满大地时,朱海龙便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他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探伤队伍,沿着钢轨一路前行,仔细查看每一寸钢轨的状态。无论是微小的裂纹,还是轨面的小掉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列车安全的大隐患。
朱海龙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在同事中间是有口皆碑的。他常说:“铁路安全无小事,我们每一个细小的操作,都关乎着成百上千旅客的生命安全。”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在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除了日常的探伤保养,朱海龙还积极参与到铁路技术创新和改革中来。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改进建议,不少被采纳并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钢轨内部伤损的检出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共检查发现各类伤损钢轨1千余根,有效地保证了皖赣线的运输安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海龙更是以身作则,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身影,成为了皖赣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朱海龙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敬业精神,多次荣获单位和上级的表彰。然而,面对荣誉,他总是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在皖赣线的每一个日出日落里,朱海龙和他的同事们依旧忙碌着。他们的脚步虽然沉重,但步伐却坚定有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确保旅客的平安出行,都是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海龙,这位皖赣线上的铁道医生,用他四十余载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一种最朴素也最伟大的职业精神。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新时代中国铁路人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朱海龙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守护着皖赣线的安全与畅通,书写着新时代铁路人的辉煌篇章。(顾旭伟 孙羽楼)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