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贴地飞行” 的高铁穿梭于山河之间,不少旅客心中会泛起疑问:明明时速远超普通汽车,为何加速时毫无强烈 “推背感”,反而能从容刷手机、静读好书?这份看似寻常的舒适体验,绝非偶然,它藏着中国高铁的硬核技术实力,更凝聚着铁路人的匠心坚守,是速度与平稳的精妙交融。
科技铸魂,筑牢平稳根基。高铁 “无推背感” 的核心奥秘,首推智能牵引技术的强力支撑。司机日常操控中最常用的 “恒速模式”,如同为列车装上了 “智慧大脑”,只需设定目标速度,系统便会自动精准调节动力输出,从根源上避免动力骤增骤减。无论是驰骋在开阔的平原沃野,还是穿行于起伏的丘陵山地,即便遇上坡道,凭借充沛的动力储备,列车也能 “稳劲十足” 地向上攀升,全程保持速度平稳,让乘客几乎察觉不到速度变化。
设计精研,雕琢舒适旅程。高铁的平稳体验,更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杜绝旅客晕车困扰,高铁加速过程如同 “缓流逐波”,相较于汽车行驶中的频繁颠簸,这份平稳让旅客能尽享旅途惬意。而这背后,是对线路关键参数的严格把控:每一处弯道都经过多轮优化,确保列车 “丝滑” 过弯时,乘客毫无察觉;列车进站时,智能道岔系统精准联动,引导列车平稳转入站台,整套流程如行云流水,尽显设计巧思。
匠心守护,践行出行承诺。这份平稳背后,始终离不开高铁司机的默默坚守。他们是列车的 “掌舵人”,紧盯仪表数据,精准操控每一次加速与减速;他们熟稔线路的每一处细节,提前预判路况变化,以精湛技艺保障列车平稳运行。日夜苦练的专业技能、时刻紧绷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将每一次行程都化作对旅客的郑重承诺,守护着万千家庭的平安与舒心。
高铁 “无推背感”,从不是对速度的妥协,而是中国高铁以科技为笔、以匠心为墨,书写的舒适出行新篇章。它见证着中国铁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更承载着铁路人 “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初心。未来,中国高铁必将继续在速度与舒适的赛道上疾驰,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陈德芳)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