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大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大连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组建的全省首家道路交通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开始试运行,在开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实现纠纷更加公正高效处理、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事故快处的“下半篇文章”
今年2月份,大连市公安局将“轻微事故快处快撤”纳入“大连公安便民利企9条举措”中。依托交通事故快处中心、交管两级指调部门,整合110、122报警系统和各保险机构的报险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远程视频事故快处小程序和交管12123App,实行线上自助快处、视频引导快处、现场自行快处等多元化快处方式,90%以上的简易交通事故基本都可以实现10分钟快速撤离现场。7月份,交管部门又联合市卫健委、大连金融监管局,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建成的全省首个“警保医”协同直赔服务平台和辽南地区创伤救治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快处快撤和伤者救援救治效率。为切实做好事故快处的“下半篇文章”,重点是解决好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问题,交警、检察院、法院、保险四个部门以国家的法治思想为指导,联合推动组建道路交通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该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数据赋能、坚持机制创新,更广泛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做好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在互动协作中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有效化解,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打造“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
中心内设有甘井子区人民法院组建的道路交通专业法庭,由诉讼服务区、审判调解区、内部办公区三部分组成,交通事故当事人无论是申请先行调解,还是直接起诉立案,都将可以在法庭一站式解决。诉讼服务大厅设有立案鉴定、调解送达、法律援助和业务咨询4个窗口。按照全市法院系统“如我在诉,一窗通办”改革要求,诉服窗口全要素覆盖道交纠纷审理和调处的所有内容。当事人涉及到的法律咨询、鉴定、调解、保险理赔、立案、保全、交费、查询、档案调阅等各类事项均可以在窗口办理,真正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按照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法庭依托“道交纠纷一体化平台”,组织法官、交警和保险等专业人员进行全流程在线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在线申请立案、提交证据材料、交纳诉讼费;案件处理后,可线上点击一键理赔,畅通纠纷化解渠道,有效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实现统一化、便捷化、规范化的道交赔偿纠纷处理流程。同时,健全非诉调解、诉讼风险评估、类案结果提示、一键理赔等工作机制,对较为复杂的事故案件处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交警、法院和保险三方工作人员共同研讨、会商和裁决。
创新“三审合一”审判机制
今年2月份,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创新开展“三审合一”审判工作机制,依托道路交通专业法庭,对辖区内因道路交通管理引发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以及行政诉讼案件,均由道路交通专业法庭集中办理(注∶因案件排庭原因,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暂时仍在交管支队甘井子大队院内的人民法庭办理,待正式迁址后将向社会发布正式公告)。因同一起事故引发的民事、刑事案件也均由同一审判团队办理,最大限度确保案件办理人员较为全面地了解案件全部情况,并且将刑事谅解与民事调解相结合,努力做到“类案同判、类案同调、类案同赔”,不仅有利于纠纷一并化解,而且还有效提高了两种诉讼的审判质效,较好实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了“路上枫桥”司法品牌,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进一步打通道交领域各部门数据孤岛,开放道交纠纷一体化平台数据接口,实现交警、法院、保险等各部门数据共享,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可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申请调解,实现相关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中心常态化派驻交警、法院和保险工作人员,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申请,随时开展线下调解。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无论是法官、调解员、交警,还是当事人、保险员、鉴定人员,均在平台上设置了操作端口,直接扫码就可以进入线上调解,并自动生成调解协议,远程签字确认。各部门强化诉源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积极扩大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完善涉保司法鉴定工作机制,规范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建立在线委托鉴定机制。不断拓展理赔计算器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保险理赔中的运用,统一赔偿标准与证据规则,使调解、裁判、保险理赔流程更加标准、高效,进一步减少当事人诉累,促进矛盾纠纷便捷高效公正化解,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效能。(张添强)
(新媒体责编:fujia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