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校园防诈,为青春筑起安全防火墙

    近日,咸宁联通的志愿者们走进商贸学院开展“校园防诈反诈”专题宣讲。面对台下年轻而专注的面孔,志愿者们深知,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如何为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系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粒纽扣”,责任重大。

    咸宁联通的志愿者们深知被动说教效果有限。他们精心策划,摒弃了枯燥的条文宣读,而是带着一系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走进教室。“案例分析及近期涉案特征”成了最有力的教材。志愿者以近期发生的几起典型校园诈骗案件为切入点,清晰剖析了骗子的惯用伎俩和心理操控手段。屏幕上播放的反诈情景小视频,生动还原了“冒充客服”、“注销贷款账户”、“网络刷单”等常见骗局的完整链条,让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直观感受到诈骗就在身边。当看到案例中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因贪图小利出售个人电话卡,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时,台下响起一片唏嘘和低声的讨论。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规范使用手机号卡绝非小事,任何出租、出售行为都可能让个人沦为犯罪的“帮凶”。

    理论还需实践的支撑。“光说不练假把式”,志愿者们走到学生中间,耐心地进行现场指导。“来,同学,打开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APP,对,就是那个蓝底白字的图标…”他们手把手地教学生们下载、安装、注册和开启这个强大的防护盾。从如何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到快速举报可疑信息,每一个功能的启用,都意味着多了一分安全的保障。志愿者们不止步于教会个体防护,更鼓励大家成为防诈知识的“火种”。“请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四个不’原则——不轻信、不泄密、不汇款、不刷单,带回宿舍、告诉班上的同学、提醒身边的朋友。一个人的警惕能保护自己,一群人的警觉才能构筑真正的防火墙。”简单易记的“四个不”,浓缩了防范的核心要义,在口耳相传中,逐渐在校园里播散开来。

    铃声响起,活动告一段落,但安全意识的种子已然播下。这场由咸宁联通志愿者带来的反诈宣传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知识的普及。它让年轻的学子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校园电信诈骗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