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共建基地、技术联合创新 中俄白桦茸产业进入深度融合阶段

    在“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等政策利好下,近年来,中俄白桦茸产业跨境合作与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西伯利亚白桦茸年增长率达30%以上。以我国白桦茸行业领军企业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最大的白桦茸企业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的战略性合作为代表,中俄白桦茸产业合作已进入生产基地共建、技术联合创新的深度融合新阶段。

    资本融合:从单一进口到生产基地共建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一种寄生于白桦树活体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0°~50°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高寒地带。凭借得天独厚的极寒气候、森林资源和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俄罗斯西伯利亚出产的白桦茸被誉为世界最好,野生白桦茸资源的储备量全球遥遥领先,俄罗斯也是世界上白桦茸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白桦茸产业化成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北地区也有白桦茸,但野生资源少,原料有效成分含量低,白桦茸成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缺乏国际竞争力。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最终选择赴俄投资白桦茸,不仅引进俄罗斯高质量白桦茸,还从源头上把握白桦茸原料品质。”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2015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建设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化生产基地,共同致力于高品质白桦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直接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其中,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掌握着当地50%的白桦茸原料基地,在白桦茸领域积累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俄白桦茸企业的合作,是中俄健康企业‘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合作的重要示范,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提升中国白桦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导权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俄罗斯白桦茸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渠道。”

    据悉,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在中国区的唯一合作伙伴,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西伯利亚白桦茸进口经营资质的国内健康企业。区别于其他白桦茸产品,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原装进口的西伯利亚白桦茸,同时具备俄罗斯国家登记证明、俄罗斯原产地证明、俄罗斯植物检疫证明、中国海关货物报关单、中国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等资质。

    创新融合:突破白桦茸高效利用“瓶颈”

    白桦茸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体、 真菌多肽、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抗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等超过215种有效成分,和桑黄、猴头菇、灵芝等一起被誉为21世纪最具医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珍稀真菌,健康价值极为丰富。然而,受制于传统制法和使用方法,数百年来白桦茸应用水平粗放、低效,造成珍稀珍贵的白桦茸资源大量浪费。

    “在俄罗斯当地,人们习惯将采集回来的白桦茸切成细块,放进锅里用开水煮着喝,然后倒掉大量白桦茸残渣,如同中国沏茶喝茶。”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巴沙介绍说。研究发现,白桦茸有效成分主要深藏在子实的细胞壁内,传统白桦茸使用方法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极低,以白桦茸细块状袋泡茶为例,吸收率仅有10-30%。

    中俄白桦茸企业的合作,不仅扩大了白桦茸的生产规模,还实现了现代化工艺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联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率先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用于白桦茸的精制。充分去除白桦茸子实中的粗纤维、灰分等无效杂质,产品超微粉末达到微纳米级,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最大化保留白桦茸中的有效成分,冲泡时完全溶解于温开水,即冲即饮,吸收率达到98%以上。在低温生产环境下,能够更加充分保持白桦茸有效成分的活性,确保白桦茸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树立了白桦茸健康应用的至高品质标准。

    随着中俄白桦茸生产基地的打造,2016年1月,中俄白桦茸企业在中国保健协会、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以及俄罗斯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健康中国”西伯利亚白桦茸走进中国项目,通过学习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课题专项研究等一揽子行动,提升国内白桦茸研究与健康应用水平。目前,俄罗斯白桦茸日益受到国内健康产业界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成为中俄健康产业合作的成功代表,来自俄罗斯的“宝贝”正在走进更多中国家庭。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