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办卡、没有车桩、扫二维码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去年上线即风靡全国大中城市的共享单车,迅速攻城略地,成为城市居民最潮的出行方式。堵车、车牌限号、雾霾、“最后一公里”通勤痛点等,都使“节能环保”“骑行健身”“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成了“人气流量包”、朋友圈网红。在共享单车领域,摩拜、OFO、小蓝单车、小鸣单车在城市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的便捷性让它们深入市民的生活。
一时,共享单车成为时下创投圈最热门的概念,各路产业资本宣布入局,逐鹿“互联网+单车”领域;在资本市场,共享单车概念股刮起旋风,股价接连创新高。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摩拜,去年底宣布将挺进新加坡校园,到国外“跑马圈地”了。传统自行车很久不曾像今日这般,成为大热门话题,被科技、财经、体育、大众等各领域的媒体和网友以几近狂轰滥炸式的评头论足,仿佛没有骑过共享单车、不知道摩拜的,就OUT了。
“如果说去年是共享单车的起始年,那么今年就是‘共享单车’大战年,我们何不凭借实力去分得‘共享经济’一杯羹?”昨天,位于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赤松镇二环北路333号的浙江邻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田对记者说,“互联网+单车”领域少不了电动自行车这一份子,经过两年时间的潜心研究,公司已研发成功“e电车”新型电动自行车,采用宽温镍烯电池,使用寿命5年以上、充电时长20分钟,可耐超低温、高温环境,技术领先国际同行10年。这款一步折叠、整车15公斤、时速20公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获60多项国际专利技术的超轻便电动自行车,目前已正式投产,到4月份就可批量生产。该项目已被列入“国防重大科研成果”、金华市工业重点项目。
“尽管不是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我们毫不畏惧进入共享单车行业拼杀,用实力做行业的领军者。”陈秋田说,作为日普电动自行车的创始人,他有20年的电动自行车生产经验,经过两年磨剑的沉淀,注定会优于同行。“App主义+酷炫造型”的摩拜等共享单车自问世生以来,尽管获得了很多爱戴和掌声,也因存在着不省时、很费力、乱停放、车辆易损易盗等问题,而备受用户诟病。
而“e电车”却很好地规避了它们的先天缺陷。陈秋田告诉记者,首先,乱停乱放问题在他们这里根本不存在,“e电车”的公共电动自行车全够采用带充电功能的停车桩,一步折叠收拢后的公共电动自行车,占地面积只有一张A4纸大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桩位的占地面积和空间,20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动自行车站点只需几平方米,便于在任一小区、街头布设;其次,比起单车来,骑行电动自行车毫不费力,骑行距离大大延长,一般人单车骑行两公里以上即消耗体力,而电动自行车骑个10公里非常轻松,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居民来说,电动自行车更贴近、更便捷、更轻松;还有车损和盗窃的问题,他们也毫不担心,公司数据应用中心、智能传感器、GPS、APP、车桩系统、4G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站在智能信息中心,就可实时实地对每一辆车的运行和故障进行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实现人、车辆、站点、平台四方之间的智能化、信息化、可控化互联互通。更妙的一招是,一旦发现车辆被盗总中心即可切断电池电源,即使被盗流入市场,也没有交易价值,因为市场上该车独一无二,车辆的零部件、配件互不匹配,盗取的也只是废品了。
“下载APP之后,就可预约最近的充电桩的车子或者停车位,手机上一秒钟预约、15分钟内使用,点点手机支付一两元钱就可骑走了。”陈秋田说,租车、还车、付费等全部通过手机扫码或输入完成,而且后台远程可以对公共电动自行车实时定位和监控,一旦失窃、丢失可以自动上锁、找回。更智能的还有,“e电车”充电桩旁的辅助柜会贴心地放置雨衣等物品,即使下雨天也可用车无忧。
高度集成智能化是浙江邻居智能研发的城市公共电动自行车的一大特点,全套采用O2O智能运营模式,由物联网智能运营管理系统、智能手机APP和微信租车系统、智能租赁站点车桩系统及可折叠电动自行车三大部分组成。在金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第四批入选项目公示栏目中,列14个电子商务类项目第一位的是金华山公共电动自行车O2O智能运营电子商务平台。这也是继双龙智慧景区建设工程之后,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入选试点的第二个项目。
目前,在金华山辖区内的日普电商园、锦林佛手文化园、金华汽配城以及赤松镇仙桥村,4个公共电动自行车站点已开始进行调试、测试。
“这车骑行时上手很快,可操作性强,车型动感轻便可爱酷炫。”2月19日,在邻居智能展示大厅,来自宁夏温州商会的几位企业主骑车体验,手机APP对准桩位扫一扫,轻松一推,车子就租出来,还车、租车时只需折叠、打开。骑行上路,右手轻轻一捏,车轮就滚动起来,如果想体验一把脚踏车的感觉,就将电车的模式切换到“脚踩”,电动车变成了自行车,脚踏板踩起来轻盈,快速。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遇到无法骑行时,折叠携带也方便,随手一拎或者一推,进商场、超市购物也无忧无虑,一般情况下,充足一次电量可以骑行25公里,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短距离出行需求了。“为了安全,时速会限制在20公里以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还将为用户、租车者购买第三者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让租车者放心骑行
道路堵、行车难、停车难、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城市。如何用更绿色的公共交通工具来替代传统交通工具、为上班族提供二轮出行解决方案?各地一直在寻找、探索和尝试各种绿色出行方案。“治霾、治堵”位列2017年浙江十大民生实事,杭州市更是倡导全社会推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呼吁“绿色出行”。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用量突破1.15亿人次,目前已扩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180处,总共有3737处的服务点。今年,除了在公共自行车上推行新模式外,2017年,杭州公交集团将在主城区范围内更新120台清洁能源车,目前主城区已推出各类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已达4817辆,占运营车辆总数的97%。
“绿色出行,从我做起。”陈秋田说,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的基础之上,城市居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也应该更环保。等公交车时间长而且部分偏僻地方不通车;打的花费高,经常坐经济上划不来;公共自行车骑几公里问题不大,路途一长就有些累……环保廉价又轻松的公共交通方式无疑首选公共电动自行车。“新车还未上市,国内许多城市就抛来了‘橄榄枝’。”陈秋田告诉记者,杭州、广州、武汉、温州、中山、珠海、瑞安等几十座城市的政府部门已过来考察他们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令他高兴的是,即使是“限摩禁电”的广州城,也认可接受他们公司的电动自行车。
“目前才正式投产,4月份批量生产后规模可达3万—5万辆,明年全线上马可达10万辆。”陈秋田说,首批公共电动自行车站点自然首选本地市场投放,预计今年金华市本级城区设立站点500个,投放公共电动自行车1万辆,目标为2000个站点、4万辆公共电动自行车。“一旦得到各个城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便重点转向站点的布设和推广。”陈秋田说,按照目前城市的需求量计算,年产500万辆才可满足,因而他们早早在安徽、宁夏等地布局产业项目,明年就可实现规模生产。预计5年内,国内建成10个生产基地,达成年500万台以上整车生产能力。
“希望以此助力金华智慧城市交通建设,在金华积累试点经验后,逐步向全国更多城市连锁推广。”陈秋田告诉记者,今年完成金华和杭州两个城市的试点,20个城市的推广,目标是5年内完成运营1500万辆,APP用户达1亿个,站点设到城市每个大街小巷、每条胡同、每个居民小区甚至每个单位。根据数据测算,实现目标后,每天可减少车辆出行1.5亿次,每天节约燃油1.2亿升,每天减少城市二氧化碳排放300多万吨。
普通一辆电动自行车、助力车,售价在2000元以上,对市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得时时提防被盗。假如城市完全覆盖设立公共电动自行车之后,市民不需增加这一支出,出行成本势必减少。“根据测算,我们每辆电动自行车的成本价在4500元左右,无论车型还是功能,都要优于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陈秋田说,今后势必将颠覆电动车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公共电动自行车可以是对现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比如5至10公里以上路途,骑公共电动自行车就要省力省事得多。尽管共享单车行业如今火爆异常,但是共享电动自行车项目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仅上海等极少数城市有部分区域推行。邻居智能科技与中科院、中国电信、北斗联盟、浙大正呈、神腾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联手打造的金华山公共电动自行车O2O平台是我市乃至全省第一个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公共电动自行车用起来和打车应用一样方便,存入299元,使用单价1元/半小时,成为时间和价格都很合算的个人城市交通方式。”陈秋田告诉记者。(王卫英)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