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将全资收购大麦网。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将出任大麦网CEO,大麦网创始人曹杰则担任特别顾问。2014年7月,阿里曾以D轮投资人身份进入大麦,持有大麦网32.44%股份。至此,大麦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文娱生态。
在去年6月成立了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后,10月,阿里文化娱乐集团也宣布筹建。之后,阿里大文娱一直动作不断。3月14日,合一影业团队并入阿里影业;一周后,又宣布收大麦网。阿里大文娱业务布局和融合的脚步似乎正在加快。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对此表示,随着大麦网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线下基础服务环节的搭建,拥有更丰富的用户触及渠道,使阿里得以将优质的内容、“一站式”的服务和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娱乐体验带给更广泛的消费者。
从持股到全资收购,阿里文娱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麦网以演唱会票务起家,是中国最大的覆盖现场演出、体育赛事等领域的演出票务平台,也是该领域最大的系统服务提供商。收购大麦网,将帮助阿里加强在大文娱产业链上的布局,催化阿里生态各大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不止是票务
收购大麦网,阿里的醉翁之意,不仅在演出票务布局。
上述负责人表示,阿里大文娱上游内容资源可以为大麦带来更多上游演出的资源;同时阿里的数据能力及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也将为大麦带来优势。大麦则可通过线下落地与票务的优势,帮助阿里完成更广泛、直接的用户触达服务,提供多维度体验。
去年6月,大麦网宣布将正式进军线下场馆业务领域,斥资数亿元在重点城市打造智慧场馆;并与美国安舒茨娱乐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宣布,将在赛事、演出、投资领域合作,已完成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和大连体育中心的合作。
此外,阿里一直布局的VR业务也与大麦在方向上一致。目前,大麦推出了DamaiVR业务,提供演唱会、舞台剧、纪录片的VR拍摄、制作和推广等;并推出VR选座服务,在VR演唱会上布局。
在阿里文娱已有的业务中,旗下电影票务平台淘票票也进入了演出票务市场。该负责人继续透露,淘票票和大麦是不同的市场,目前双方在票务资源上已经逐步开展合作。
易关资深分析师黄国峰对记者分析,对(演出)行业有大野心、需要很深的行业基础,大麦深耕多年,淘票票的演出票务才刚刚开始,业务下沉深度不及大麦。“演出票务是一个难啃的骨头,比电影票务的水深多了。要快速在该领域布局,收购是最快的途径,且大麦跟阿里一直有战略合作。”
“阿里之前在线上入口方面比较弱,大麦是一个不错的票务线上推广平台,这给阿里的内容做线上推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兴业互联网传媒分析师张衡告诉记者。
在演出领域,阿里方面认为,大麦的现场演出领域持续10年,一直保持行业第一的地位,行业口碑高、消费者认知强。
实际上,以演出为中心的票务市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大麦网、永乐票务、聚橙网等公司外,各电影票务平台、如娱票儿也在去年纷纷入局。行业乱象的出现,也让整个票务市场面临整合。在张衡看来,市场整个格局可能会很快基本确定,没有BAT支持、排名比较靠后的平台想要再出来的概率会更低。
协同:融合阿里音乐
收购的另一个意义在于阿里音乐。
自成立以来,阿里音乐似乎一直处在变革中。今年3月,阿里音乐迎来了继高晓松、宋柯、杨伟东(现合一集团总裁)后的第四任CEO——张宇。此次收购后,张宇也同时出任大麦网CEO。由张宇担任大麦网CEO,阿里在音乐产业的布局和融合意图已昭然若揭。
在业务层面,阿里音乐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并将天天动听改为阿里星球。去年9月,天天动听宣布关闭播放器服务。业内更是一直有传言表示,阿里星球将迎来重大变化。
此次与大麦的联合或许是重要方向之一。
上述负责人表示,阿里音乐未来将与大麦网实现打通。一方面,在线演出票务结合音乐应用,实现用户数据打通;另一方面,以粉丝为核心,联动艺人、票务资源,形成以粉丝、艺人、平台三方联动的“线上+线下”的音乐营销模式。
借力于大麦的整合,阿里音乐此次或可实现业务升级。此外,VR演唱会也拓宽了阿里在音乐产业的触角。
“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快乐板块是阿里巴巴集团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过去几年,我们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系列布局。2017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文娱元年。”上述负责人称。
目前,在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业务生态中,包含了优酷土豆、阿里影业(电影)、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文学、UC、阿里家娱等业务板块。从内容维度来看,俞永福为阿里规划的大文娱舰队已见雏形。从形式来看,这是一个可结合内容生产、多屏分发的综合性平台。
不过,业务到位只是一切的开始,更重要的问题是,大麦网如何融入阿里的业务生态。已经过数次整合的阿里音乐,是否能真正接受这个“新进入者”?随着内部整合和产业自身的变化,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大麦和阿里或许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
(新媒体责编:cj1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