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佰平,陕西周至人,现居北京市,担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周佰平先生数年来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财神赵公明的“德”行。将财神文化和《道德经》文化融合,摒弃自古以来被曲解的迷信求财生财思想,创建“财道在德”文化理念,并以书法“财道在德”组合字的形式将其发扬光大。 在中国古代重要著作《大学》中著有(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译文:所以君子必须先要慎重于明德,有道德便能有民众,有民众便能有土地,有土地便能有财富,有财富国家便能有开支用度。总结出来就是“财道在德”。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右)为周佰平先生颁发荣誉证书
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不仅指的是方法、规律,它还指道德和道义。如果发财不讲道理,损害公德,什么钱都挣,就有失人德了。“财道在德”是一种大境界。而今,随着现代化城市筑起的一栋栋高楼大厦全面禁烟火,人们再也无法使用香烛来拜财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在丢失。周佰平副会长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数年来孜孜以求,通过替心研究,创作出“财道在德”书法组合字。(发音:dei,三声)2015年10月26日首次发表,通过申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予以登记并为周佰平先生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其“财道在德”书法组合字运用了由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赠与的朱砂印章,朱砂印章寓意为:“健康、平安,和谐、幸福。”将其装裱后挂在家里、公司、商铺、店面、办公室等均可。
周佰平先生接受央视采访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道在德”书法组合字这一创建不但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让人们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味。
周佰平先生(左一)与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起
周佰平先生参照“招财进宝”合体字进行书法创作(财道在德)的合体字,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财道在德”理念,强调德行,以德生财,相对传统的生财理念,更注重了德财兼备的文化思想。中国著名作家红孩先生专门写了一篇“财道在德”的文章,国家一级美术家宣友海先生专门为“财道在德”组合字创作了美术作品。
"财道在德"合体字
2016年1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周佰平先生所创建的“财道在德”合体字被中国文化部领导带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参加中俄文化交流展,深受俄罗斯人喜爱。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2016年10月,周佰平先生“财道在德”合体字被请到韩国。周佰平先生“财道在德”合体字在国内国际上备受人们的喜爱。在首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社会各界人士为自己请回悬挂。特别是“财道在德”书法合体字走出了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人,包括生活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理方位的华裔,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普遍的人识。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财神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在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始称之为财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钦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彗觉昏梵气化生,其位在乾,金水合气之象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者,金遘水气也;面色黑而胡须者北气也;跨虎者金象也。故此水中金之火,体则为道,用则为法,法则非雷霆无以彰其威,泰华西台其府乃元帅之主掌。” 据此记载:赵公明身兼数职,既是神霄副帅,要掌管驱雷役电,唤雨呼风;又是张天师炼丹守护神(玄坛元帅),要掌管玄坛传度,训导建功谢罪;又是瘟神,要掌管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又是财神,要掌管公平买卖,使人得利。《封神演义》给赵公明安排了诸如招宝、纳珍、招财、利市等部下,为财神作了系统化的完全。
明清两朝,各地建财神庙,塑财神像以祀之。其像头戴铁冠,一手执铁鞭,一手执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日,设献祭之。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十五日),为玄坛神诞辰,谓神司财,能致人富,故居人塑像供奉。”但也有以阴历正月初五日为财神生日的。届时,许多地方商家都置办鱼、肉、水果、鞭炮供以香案,迎接财神。 清代《周至县志》记载:“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赵代村原名瓦子岗村,因赵公明曾官居大夫,故名赵大村。有关财神赵公明的奇闻秩事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颂至今。几千年来,财神作为中华民族招财致富的偶像,受到特殊的、经久不衰的尊崇。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全国蓬勃兴起。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1年7月19日,陕西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重点项目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正式建成开放,以传统文化与人文山水相结合的景区风貌,成为西安文化旅游新品牌。其意义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