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前瞻性谋划,鼓励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基础理论瓶颈,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促进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深层规律,夯实金融科技应用理论基础,激发金融科技公司等的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数字员工优秀供应商,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一直高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积极推动创新型数字员工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上不断创新探索。
作为创新型前沿课题,以数字员工为代表的生产力数字化产学研必须集企业、高校、政府、社会之力,营造出创新的金融科技发展氛围,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以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发展。为更好地推动数字员工在生产力数字化过程的前沿研究和场景落地,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荣幸聘任到国际知名专家、南京大学戴万阳教授为首席科学家。
戴万阳教授在量子计算机、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国际前沿学科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独到见解,其研究成果均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学术引用。戴万阳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重要学科岗)、国际(美国)量子计算与区块链第六次工业革命论坛(SIR Forum)理事长&CEO、IEEE/ACM等顶尖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江苏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特邀专家、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大数据区块链与智能信息专委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数学学科会评委员(随机分析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包括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项目评审专家, 国际应用数学进展杂志(Journal of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主编与国际人工智能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审;曾任美国电信(现称诺基亚)贝尔实验室 (AT&T(now called Nokia) Bell Labs)永久(Permanent)科学家与研究员、重大/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与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并获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博士学位。同时,戴万阳教授在区块链量子芯片量子云计算、随机网络的反射扩散逼近、随机(渐近)最优控制与(随机微分)博弈论及(正倒向与斜反射)随机(常/偏)微分方程等领域作了多项重要系列工作, 其成果受到了众多美国科学院院士与美国工程院院士、INFORMS Lanchaster奖得主及John von Neumann奖得主等著名科学家的引用、沿用与发展。
图为戴万阳教授受聘仪式
戴万阳教授结合自身多年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国际前沿课题研究经验,对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的发展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将会通过依托高校专家学者组建的精英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不断促进数字员工智能化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为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根基。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不仅可为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的持久发展修炼内功、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也给予了高校充分展示江苏“数字员工小能人”创新才能的机会。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JSFT20F”创始人、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陆岷峰博士表示,此次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主动接受高等院校的智慧辐射,将标志着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产学研之路的正式启动,祝愿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能够做成一个开放式的数字经济智库研究平台,不仅仅连接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雄厚的师资科研队伍,更要组织全省“大院大所”的研究力量共同承担课题,广泛整合业界资源,吸纳业内权威专家,力争将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打造成江苏数字员工创新领域的标杆。
迪普思(DepthsData)科技自主研发设计的专注于数字员工解决方案的金融科技产品品牌,凭借专业化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在业内享有广泛美誉度。目前公司 研发的数字员工包括了账管机器人、信贷机器人、报表机器人、财税机器人、外管机器人、质押登记机器人、客户风险监测机器人、SSO机器人、医疗流程机器人等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实现了最佳实践,客户主要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为主,同时覆盖了医疗、能源、制造业、政务体系等领域。公司业务辐射全国,可为国内企业用户提供优质的本地化服务。
DepthsData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深度”的金融科技公司,以AI技术为核心向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员工完整的咨询、设计、实施、运维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优化流程、降本增效、创造价值,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