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广州:开展面向2040年的交通战略规划研究

    未来20多年广州交通将如何发展?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面向2040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前期工作专家咨询会上获悉,广州已经着手开展面向2040年的交通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到2040年,建成与全球顶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的战略发展蓝图。会议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中国铁路总公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副院长关昌余等7位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国家著名专家学者,为广州交通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焦点一:如何建立与全球顶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

    会议召开恰逢广州在GaWC公布的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入选“Alpha-”组别,专家纷纷对广州如何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补短板等方面提出意见。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提出,广州处于环太平洋和环印度洋两个大经济圈的交汇区位,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对外交通要充分关注对这一亮点的发掘。香港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王缉宪提出,除了以往的指标体系如国际航线数外,还要把到达的国际城市数、境外旅客逗留人数和时间等指标纳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焦点二:如何进行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顶层设计

    市国规委介绍了面向2040年广州交通发展战略的前期工作情况。按照目前广州的交通发展态势,有信心在2020年实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总规定位。在面向2040年的未来交通战略方面,提出了“到2040年,建成与全球顶级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的交通战略目标,依托新科技和先进的交通理念,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发展交通,让城市生活成本降到最低,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州交通模式,支撑全球城市目标实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重点提出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战略通道、第二机场、北部增加铁路高速联络通道、新一轮轨道交通加密和提高服务水平等九大重点咨询要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进行广州未来大交通的顶层设计?广州提出了建设面向大湾区的交通战略大通道构想。其中,在广州东侧增加西岸沿江高速公路,基本与东岸的广深沿江高速平行,衔接西岸路网,形成环湾区的通路。

    广州规划的地铁18号线是市域的南北向快速大通道,这一时速达到160公里的高速地铁规划一经提出就得到周边城市的积极响应。不过,广州认为珠三角西岸地区还需要更高等级、更独立的轨道,希望在广州东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将中山和珠海联系起来的南北轨道大通道。

    对此,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副院长关昌余建议,广州未来的交通战略研究要“跳出广州看广州”,广州对珠三角、泛珠都有辐射作用,对外交通方面要加强与城市群的联系,携手发展、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南北向高速轨道大通道,关昌余认为已经不是城市地铁的概念,是珠海、中山、佛山到广州的城际铁路,应该纳入城际铁路网的建设中,可以放在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中解决。

    此外,关昌余还建议,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可参照纽约大都市区交通委员会的形式,成立大湾区大都市区的交通委员会进行协同协商,规划同图、政策协商。

    焦点三:广州第二机场应该怎么建

    近年来,广州一直在谋划建设第二机场。对此,专家均认为非常必要,而且应该提早谋划。张国华认为,将来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环太平洋、环大西洋中心战略节点,世界级的空海航运体系,机场肯定是第一位的,随着空域的进一步放开,甚至可以考虑多建几个机场。他同时强调,白云机场应该是珠三角地区毫无争议的、第一位的交通枢纽,“它应该和香港机场做到很好的互动,二者不是竞争关系,应该是更高效协同的关系。”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院广州公司总工程师朱森林认为,广州再增加一到两个机场都是合理的,可以与白云机场形成枢纽组合。从运作效率看,单个机场不宜做得太大,世界上的大型机场最大的旅客吞吐量在9000万人次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航班延误时间会增加,运行效率会降低,交通疏解难度会加大,所以国际大都市的机场都是多点布局。

    对于广州提出的第二机场、湾区战略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设想,与会专家基本表示认可,同时也指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意义重大,要加强与民航、铁路等职能部门、省以及相邻城市的沟通,体现多网融合,打破不同管理体系壁垒。

    焦点四:如何谋划未来20年的轨道交通发展

    2020年广州将总共有16条地铁线路开通,总长度620公里,将进入世界前三位。广州明确了“轨道都市”的理念,在已经规划的约一千公里地铁的基础上,是否要继续加密?到2040年,广州轨道交通的总里程建议达到什么规模?是否需要建设更多中运量交通设施例如BRT、有轨电车等?

    张国华认为,区域轨道层面应该继续加强,纽约、东京、巴黎等地区域轨道网的规模都是城市轨道网规模的8~10倍,广州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梳理好各枢纽之间的关系,推进多层次轨道网的统筹。

    王缉宪认为,未来大城市中大运量、中距离的交通肯定是由地铁来完成的,这样路面能更多让给步行、单车、电动车和汽车等个体交通。

    关昌余则认为,参照日本东京的地铁密度,广州目前的地铁还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走10~15分钟就有一个地铁站。轨道的规划一定要将眼光放远一些,哪怕留给儿孙做也行,不能缩手缩脚做规划。”

    中国铁路总公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建议,未来广州要考虑好高铁网、城际网、地铁网怎样融合在一起,并整合管理体制等问题。

    关于BRT的建设,与会专家的看法并不一致。关昌余倾向于将来用轨道交通取代BRT,替换出地面资源。林仲洪也表示,根据最新规划理念,机动化的交通设施能进地下的全部进地下,这样整个城市才能展现环境优美、错落有致、适宜居住的风貌。

    焦点五:如何应对未来交通方式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出现会对交通带来哪些影响?道路是否还需要这么宽?停车库配套又会有哪些改变?2020年后这些可能会成为现实,广州应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座教授叶嘉安表示:“最近我参与了欧洲关于自动汽车的一个研究,分四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就是无人驾驶自动汽车。他们相信到2030年,在欧洲、美国将全部是自动汽车。未来五年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地方有自动汽车出现,这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王缉宪也表示:“将来如果300万辆无人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跑的话,我们可能需要的不是现在这种路,而是另外一种路。” 关昌余则认为,未来二十年交通工具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规划时要站在很高的高度,适应将来的变化。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