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警

    评论:毒胶囊重现不仅关乎监管

      生病了要吃药,这是常识。可是,当你发现吃下的药远不是传统的“是药三分毒”的那般简单,而是有人还在药品中故意“加毒”,无疑是件令人恐怖的事情。据本报12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日前捣毁6处涉嫌制售假药窝点,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再次引发广泛关注。警方透露,这些查扣的胶囊皮重金属铬含量超标40倍以上,连胶囊芯也是用过期的药加玉米面混合制成的,已销往重庆、黑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

      说到毒胶囊,其实并非新闻。早在20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曾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一些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就在去年9月,媒体披露,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查获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但有9000余万粒“毒胶囊”流入市场,去向不明。此次济南的毒胶囊,不过是故伎重演而已。

      面对毒胶囊,人们纷纷发问,监管部门去哪儿了?这当然没问错对象。毕竟,保障药品安全,职有专司的相关部门首先责无旁贷。但也不能不说,毒胶囊一再被查获,公众应看到有关部门的努力。那么,另一问题是,为何毒胶囊总是打而不死,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呢?就事而论,笔者以为,这恐怕还关乎当前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试想一下,如果用来救命的药不是那么昂贵,不会有“一瓶成本不到一元,零售高达30至40元”的怪状,那么,毒胶囊还会有这么大的利益驱动去造假吗?正是暴利的存在,驱使他们铤而走险、屡查屡犯。从这个意义上说,毒胶囊重出江湖,该反思的除了监管部门之外,还有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只有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以药养院”的现状,降低药品暴利,毒胶囊的兴风作浪才会有根本性的收敛。评论员 肖应林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