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警

    重庆唯一板鸭技师 叫大学老师儿子回学做板鸭

    马兴华指导儿子马俊腌制板鸭,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手艺。见习记者 雷键 摄

    马兴华师傅称自己是唯一在世的获得证书的板鸭加工技师

    马兴华制作板鸭几十年,希望自己的手艺得到传承。

      在九龙坡白市驿,做了大半辈子板鸭的马兴华,人们称他“马师爷”。马师爷的故事很多,被人津津乐道的,几乎都跟板鸭有关。年轻时,他是改制前白市驿板鸭厂的车间主任,见证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市驿板鸭“一鸭难求”的风光与鼎盛;现在,他是重庆唯一的板鸭加工技师。

      最近,67岁的马师爷又成为街坊们热议的话题,因为他做了件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召回在重庆大学教书的儿子,围上围腰,回家学做板鸭。38岁的儿子马俊说,很多人难以理解,但他懂得父亲的一片苦心。从马师傅的板鸭人生,一起来看看你熟悉的白市驿板鸭,及那些你不熟悉的“往事”。

      学徒马兴华

      进食品厂他成了全家人的骄傲

      在白市驿空军基地的斜对面,有个仅“巴掌大”的门面,里面挂满被熏得黄灿灿的板鸭。尽管连旁边的小饭馆看上去也比它气派,但却没有阻止它的热闹。

      每天清晨,67岁的马兴华骑摩托车赶到这里,然后就坐在小店里,看着柜台上的板鸭一只只消失,眼睛眯作一条缝,笑得很满足。在白市驿,只要是对板鸭掌故有所知晓的,没有人不认识眼前这个高大、发了福的老头,很多人叫他“马师爷”,就冲着他家中小心珍藏的一本证书:“重庆市板鸭加工专业技师”。

      “我是目前唯一做板鸭的专业技师。”马兴华至今还有些骄傲,他说,因为做板鸭,让他在白市驿昂着头走了几十年。

      马师爷和板鸭的故事,得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讲起,当年的白市驿板鸭有多风光,或许不是你能想象的。

      当年,25岁的马兴华进厂了,一时间,他成为全家人的骄傲。因为他进的不是一般的厂,那个厂,因制作板鸭而远近闻名,那时,它叫白市驿食品站。

      “当年,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在食品站门口排队买板鸭。”马兴华说,这些人从主城各区赶来,大清早就来排队。“食品站的小伙子要去相个亲,介绍人坐下来保准头一句就是‘在食品站工作’。逢年过节,拎只板鸭去送礼,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个中门道还不仅于此,老马说,那时的白市驿板鸭,绝对算是个“奢侈品”,这与价格有关。“当年就两块钱1斤,是个啥概念?那个时候人均工资才十多块钱。最紧俏时,一般人就算你有钱也买不到,得厂长批条子。”当年的食品站,在主城区有两个直营门市卖板鸭,一个位于朝天门的食品大楼,另一个在蔬菜公司。每天,解放车一车一车地拉出去,驾驶员不歇脚,又赶回来拉第二批。

      这些事,充斥着老马年轻时的记忆,令他骄傲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和好几个制作车间的学徒,曾专门求着驾驶员跟车,心满意足地见着了厂里的老人们讲述城里排队买板鸭的场面。“回来后我们就下决心,要把板鸭做好,否则对不起这份好工作。”

      老马教你如何识别板鸭的优劣

      看外观,良质板鸭:体表光洁,腹腔内壁干燥、有盐霜,肉切面呈玫瑰红色。劣质板鸭:体表发红或者深黄色,有大量油脂渗出。腹腔潮湿发黏,有霉斑,肉切面带灰白、淡红或淡绿色。

      观外形,良质板鸭:切面质密结实,有光泽。劣质板鸭:切面松散,发黏。闻气味,良质板鸭:具有板鸭特有的风味。劣质板鸭:有严重的哈喇味和腐败的酸气,骨骼周围更为明显。

      查看板鸭是否染色,也很简单,观察支撑板鸭的竹片,内部是否有色素沉积,若发红或有异色,则板鸭可能上过色。

      传统工艺制作板鸭6大步骤

      选

      凌晨起来收鸭,选择合适的鸭子用60℃-70℃的热水去毛

      绷

      腌制好的鸭子需要用两块竹片将其绷紧,展开以便烘干

      划

      一个鸭子划13刀,划到哪,入骨几分都有考究

      烘

      挂于通风处或烘房内风(烘)干后,老马用的是大烤箱

      腌  

      用白酒及配好的作料均匀抹在鸭身内外,放进腌池里腌制

      熏

      熏烤40~50分钟,待表面金黄,腹腔干燥时即为成品

      师傅马主任 不断打拼成为板鸭加工技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春节旺季,板鸭车间甚至创下过一天一万只的产量。

      “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当年全是手工操作。我记得,杀鸭子的工人,杀鸭杀到手软。到最后,一刀下去,根本杀不死那只鸭子,太累了。”

      1976年,儿子马俊出生,马兴华当上了板鸭加工车间的车间主任,他干了几件令他骄傲到老的事。

      马兴华说,鸭子码好配料后是直接拿到太阳下风干,一只鸭子至少要晒两三天。他寻思着,怎么能让鸭子干得快一点,去作坊买面时,老马有了灵感:他设计了一款仿造风干挂面的机器,把板鸭风干的工序时间缩短到了三四个小时。

      做板鸭,马兴华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熏”。“这个技术掌握不好,烟熏味太浓,不好吃,也容易把板鸭直接熏成‘熊猫’。”老马后来设计了一种烟筒,可以把出来的烟又全部吸进去,循环抽送,这是他去铁匠铺转悠找到的灵感。

      这些,让老马由一个学徒,摇身一变成了板鸭厂的红人。

      1980年,白市驿食品站更名为白市驿板鸭厂。随着白市驿板鸭火到了全国,1983年开始,他连续三年,每年都要坐飞机去北京,干啥?带着板鸭参加博览会,参加当时在北京举办的“亚太”博览会,白市驿板鸭获奖了。两年后,白市驿板鸭又捧回20多个国家参展的国际博览会金奖,1984年,当年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技师考试,老马现场制作板鸭,最终,成为当年通过技师资格考试仅有的两名板鸭加工技师之一,“另一位板鸭技师,已经去世了。”

      后来,老马还折腾了点名堂出来,给厂子带来了效益,最出名的,是节油的技术,“以前的厂房,熏好的鸭子出炉时,滴下来的油像在下雨,这些都是上好的动物油啊,可惜了。”马兴华弄了个漏斗型的晾干床,把滴下的油收集到下面的油桶里,“你别小看了这些油,一年下来能收集好几百斤,光油钱,一年就能制造出一个万元户。”

      儿子马老师

      学做板鸭是传承更是对父亲的尊重

      两个月前,当大学老师马俊出现在父亲的板鸭作坊时,老师傅们都笑了。不过,马俊说,刚开始,他跟大伙的反应一样,难以理解,但仔细回忆,他比外人更懂得父亲的板鸭人生,答应了他的要求。

      从去年11月开始,38岁的马俊周末便会从学校回到白市驿家中,跟着父亲一起,学做板鸭,“白市驿板鸭传统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一只板鸭需要多个工序,比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的工厂生产,更考验人的耐性。”

      跟板鸭打了两个多月交道,马俊直说不容易。每个周末,马俊都会在居民区的厂房里待足两天。“这是冷冻室、烤炉、烘箱、腌池……啥都有,有些以前我叫不出名字。”马俊说,用传统工艺制作板鸭,仅核心步骤就有选、划、腌、绷、烘、熏6大步骤。两个多月过去,他还仅停留在选和划的阶段,父亲比他这个大学教师更严格,“我进板鸭房,他就守在旁边,一刀下去,哪没切到位,入骨的深度不够,那对不起,拉倒重来。”

      严厉的马兴华,还露出了师爷本色,在给鸭子去毛这个环节上,让儿子学了七八天,“按照父亲的要求,先把鸭子杀了放干净血,再放入热水里去毛,水温要60℃-70℃,低了不方便去毛,高了又伤口感。”老马熟练地把一只鸭子弄得“一毛不剩”,把小马看愣了。“处理好的鸭子,第二个大环节就是划,一个鸭子13刀下去,划到哪,入骨几分都有考究,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入味和保鲜。”

      马上放寒假了,马俊就安排了一件事:学做板鸭。从压形、腌制、上片到晾干、熏烤,还有好几关等着他去学,“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理解,父亲这辈子没白干。”

      究竟要学多久,马师爷说了,得看儿子的悟性,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马俊身边不少知晓此事的朋友都觉得无法理解。但他说,这不仅是传承一种传统手艺,更是对父亲的一种尊重。

      父亲马师爷 叫当大学老师的儿子回家学做板鸭

      再后来,厂里人和街坊开始叫马兴华“马师爷”。

      上世纪90年代,板鸭厂实行市场化经营,部分技术人员离开,在白市驿开起了板鸭厂。马兴华记得多的时候,白市驿的板鸭厂就有二三十家,“这里面,有老技术员开的,但也有临时工,偷师学了几天,也敢出来开厂。”

      那时,他和不少老师傅最怕的,是不懂行的人盯准板鸭这块牌子坏了名声。

      2000年时,跟板鸭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马离开了板鸭厂。马俊说,父亲歇了一段时间,后来,找来几个老伙计,一同开了个小作坊,生意做得不大,就图不生疏了手艺。“老人们闲不下来,很多人开车到白市驿,就为拎两只他做的板鸭回去。”在家人看来,板鸭,让马兴华的老年,也有了寄托。

      前年,65岁的老马出了场车祸,他打算收徒,把自己这40多年制作板鸭的手艺传出去。上门来拜师的人不少,他从中挑选了一个小伙子。从选鸭到熏鸭,学了近两年后,到了最关键的作料配比环节时,小伙坚持不下去,决定转行了。

      所以,老马这才有了令老街坊们不解的决定,叫回已在重庆大学当体育老师的儿子,学做板鸭,把传统手工制作板鸭的技术传承下去。(记者 王珊 实习生 陈婵文)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