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警

    深圳交警与华为公司联合创新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

     

    深圳交警与华为公司联合创新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

    业务创新

    深圳交警走在最前沿

    中国城市化率从20%(1980年)升至55%(2015年),城市人口近8亿;粤港澳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京都圈日新月异。超级大都市交通压力尤其巨大,以深圳为例,每公里510辆机动车,全市有约1.5万个大社区、5500个大公司、几百个大商圈、日均约7亿条交通数据。

    深圳交警面对发展挑战,一直以业务创新为核心,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大幅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炜说:“由汗水警务向高效精准的现代警务机制变革,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务机制的创新之路。”

    深圳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站在科技创新前沿,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效率,落实交警支队对共建共创工作的要求,以创新为驱动,高标准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基础工作。

    深圳交警科技处今年的一个举措,就是构建业界领先的智慧交警联合实验室,基于实战业务场景,探索更高效的交通管理技术体系架构,支撑并引领业务发展。

    平台+生态

    华为公司力推BDII战略

    华为企业业务BG在创新发展中,提出的BDII行动纲领,采用平台+生态双轮驱动,也基于实际场景进行业务和解决方案创新,跟深圳交警创新思路不谋而合。

    华为在生态伙伴大会上宣布:华为坚持管道战略,通过聚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圈,让城市更智慧,华为 New ICT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让海量的数据变成有价值的商业机会;构建产业新生态圈,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华为中国区企业行业解决方案团队,基于这些要求,结合城市交通发展空间,创造性地提出智慧交通“平台+生态”解决方案,帮助交警客户解决交通领域日趋复杂的业务挑战。

    洞察趋势

    规划联合创新课题

    华为公司与深圳交警基于联合创新思路,深入研讨深圳交通的实际场景,规划了系统的创新课题:

    1个顶层设计:站在城市发展全局,研究城市交通的宏观需求和微观约束,规划全局最优的交通设计、管理模式。

    4个联合方案:坚持面向实战应用场景,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研发视频智能感知联合方案、情报大数据联合方案、运管大数据联合方案、前沿应用联合方案,保证联合创新成果可实施、可交付应用。

    4个行业平台:基于双方打造“开放平台”的设想,构建交警网络承载平台、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平台、大数据平台,支撑交警丰富行业应用。

    开放共赢

    促进交警生态繁荣

    基于双方规划的4个开放平台,深圳交警提出“算法仓”的创新设想。

    这是智能计算时代对大数据平台的需求和升华,即面对智慧交通各种出行需求、复杂的交通管理规则,双方联合建立行业算法仓,明确算法规范和业务规范,规范业务输入和输出标准,实现数据、算法的池化,统一调用能力,以实现智慧交通的算法演进、智能演进,建立繁荣的智慧交通业务生态。

    联合创新

    共同打造更智慧的城市交通

    2017年7月8日,在深圳交警的交通监控中心,华为公司与深圳交警举行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和合作座谈,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任亿、深圳交警支队政委周金堂、华为P&S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华为企业BG行业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喻东等参加了仪式和座谈。张顺茂发表了题为《强强联合,共同创新,打造更智慧的城市交通》的演讲,对联合创新工作提出了多个方向的要求和建议。

    深圳交警与华为公司的“联合创新实验室”是国内交警领域首次与华为公司合作组建的“智慧交通”创新机构。深圳交警在交通领域的业务创新一直居于业界前沿;华为公司在ICT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具有成熟的经验。

    通过联合创新,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探索更高效的交通管理模式,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携手探索高可靠交通管理网络、智能分析算法、大数据研判等创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更智能化地处理交通流量、降低安全事故、消除交通隐患,有效提升市民交通出行安全感和幸福感。

    展望未来

    华为公司和深圳交警通过全面创新合作,将提供跨平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便民服务,为更加智慧高效的深圳城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