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市交警支队邀请我市各家媒体及各界群众50余人,先后走进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车管三科、驾考中心、菏泽开发区交警大队皇镇中队以及市交警支队监察中心参观,零距离接触交警部门 “幕后工作”。尤其在了解市交警支队监察中心的工作职责之后,众人纷纷表示不再相信社会上“找交警开后门”、“驾考包过”之类的传言了。
醉驾找“内部人”摆平?结果“内部人”被判刑
“醉酒”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有着巨大差别,因此社会上有传言称,只要找到交警“内部人士”,能把“醉驾”变“酒后”。而市交警支队监察中心执法监察室的存在,使这种传言不攻自破。
在参观过程中,执法监察室公布的一起案件,让参观人员感到震撼。今年2月6日,执法监察室重点违法案件监察岗发现,某大队查处的一起涉酒案件中,现场酒精测试仪测试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将近200mg/100ml,但最终抽血测试结果仅仅达到了饮酒后驾驶的标准,数据相差悬殊,这引起了监察人员的怀疑,遂对这起案件审核、复查。通过对执法记录仪、办公区监控视频回放,发现该大队辅警肖某在非工作时间进入物证室。
经进一步调查得知,原来肖某受了驾驶人家人所托,进入物证室,将驾驶人儿子的血样替换了驾驶人的血样。市交警支队政委张俊福介绍,最终,这起案件中的驾驶人因为醉驾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辅警肖某以及驾驶人的儿子也已被判刑。
据介绍,执法监察室是监察中心的首要部门,采用“互联网+队伍监察”模式,设立记录仪应用、勤务活动、重点违法案件三个监察岗,充分利用执勤执法记录仪、北斗定位、视频巡查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实现对执勤执法、案件办理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无缝隙监管。
张俊福举例,执勤民警所使用的酒精检测仪也带有无线传输的功能,在对驾驶员进行检查时,数据会同步传输到后台,一旦有人从中作梗,监察人员就会进行追查,杜绝了人为操纵结果的可能。
科技助力,让“车虫证贩”无立足之地
“车虫证贩”是对车管服务窗口附近进行驾驶证买分卖分等违法行为人员的形象称呼,而监察中心服务监察室打击“车虫证贩”的科技手段也让参观人员大为赞叹。
今年4月9日,服务监察室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巡查发现,一名女子在一违法处理室多次带领不同群众处理交通违法,有买分卖分嫌疑。工作人员迅速启动二级预警处置流程,固定音视频等证据,监察中心负责人审批后,向违法处理室相关负责人推送预警。经调查,3名非法中介嫌疑人员被行政拘留。
不仅如此,服务监察室还可通过音视频巡查、人像信息识别、异常数据核查等科技手段,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干预、重点核查、违规问责的全流程监管体系,纠正、问责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措施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为有效防范执法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监察中心还研发了积分预警系统,对民警、辅警纪律作风、警容风纪执勤执法、窗口服务、记录仪使用等15大项54小项个人考核内容、11项单位考核内容进行计分,积分预警系统会根据累积的分数,由少到多进行蓝黄橙红四级预警,既提醒个人及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又提醒单位负责人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人员采取谈心教育、到境界提升室学习等措施,将队伍管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没想到交警内部有这么严的监管措施!在这里有那么多人在盯着民警的执法执勤行为,谁还敢徇私枉法?”一位网友在参观完监察中心后感慨地说。
还信“包过”传言?其实都是自己的努力
目前,社会上依然有“驾考包过”之类的传言。而在参观了市交警支队车管所驾考中心后,这一传言再次被攻破,所谓“包过”不过是不法人员的一种“套路”。
进入考场要进行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上车考试需要同样的验证,考场内不仅有信号屏蔽系统,还有针孔摄像头、无线传输等作弊设备的监测仪器,考场内还有全方位的监控,甚至连作弊都没有可能……
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庞道宏道破了其中的“玄机”。不法人员在进行“宣传”时,往往以“打点考官”为由,向参加考试人员收取高额费用,为打消考生疑虑,往往还会做出“不过退款”的承诺。
其实,考试开始之前才会确定监考人员,每位考官所监考的考生全部是系统随机分配,即便是不法人员想“打点”,也无从“下手”;而在考试时,考官能做的就是发出相关指令,以及提防考试车辆在考试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应急措施,考生的操作是否规范都是由系统评判,考官根本无法插手;同时,车内还有视频监控,考官的一言一行都实时传输到监察中心,进一步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可能。
而“包过”不过是不法人员的一种营销手段。收了钱之后,考生如果未能通过考试,他们将钱退回,没有任何损失;如果考生通过了考试,其实是考生自己平常努力练习的结果,而不法人员并未在考试过程中出过任何力,却白白将考生所交费用赚走。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