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7日,是空军空降兵成立70周年纪念日。
人民交通杂志讯(本刊记者 / 白晓娜)1950年9月17日,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在河南开封正式成立。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沐浴着党的光辉雨露,空军空降兵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一人一具伞一杆枪”的轻装模式发展成为多兵种合成、能快速反应、远程直达、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正向信息化体系化迈进的战略突击力量。
笔墨上的辉煌,空降兵的由来
最早对空降兵的探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8年,美国人W.米切尔等提出用轰炸机群将1个步兵师空降到德军战线后方实施攻击的设想。战后,随着运输机和降落伞的发展,为建立空降兵提供了物质基础。苏联于1930年开始试建空降兵支队,1932年扩编为空降兵旅。随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也相继组建空降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部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交战国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降作战100余次,还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空降作战战例。战后,编有空降兵的国家越来越多,空降兵的体制编制、装备不断改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局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有空降兵。1999年,俄罗斯联邦空降兵编有4个空降兵师、1个独立空降兵旅、1 个训练中心和1个空降兵指挥学校以及其他战斗支援保障部队,另外还辖在波黑临时遂行维和任务的独立空降旅,共编制员额3.2万人,占武装力量总员额的2.7%。美国第18空降军辖1个空降师、1个空中突击师,还辖1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2个装甲旅。各国空降部队除空降步兵外,还有炮兵、防空兵、装甲兵、航空兵及侦察、通信、工兵、后勤、维修等支援保障部(分)队。主要装备有各类轻武器、迫击炮、榴弹炮、反坦克导弹及火箭炮、防空导弹、小口径高射炮、伞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轻型坦克、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各类运输及专用车辆等。
在空降兵方面中国的起步较晚。于1944年1月,中国由国民党军队组建伞兵团。1948年扩编为3个团,并在空军设立伞兵司令部。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摆上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根据毛主席指示,1949年8月1日,中央派刘亚楼率王弼(时任军委航空局政委,两个多月以后出任空军副政委兼工程部部长,后调航空工业部工作)、吕黎平等人组成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商谈帮助我国建立空军时,曾就组建伞兵问题进行了磋商。8月18日,代表团请示党中央“为准备攻占台湾,伞兵空降对从海上登陆作战可能发挥大的作用,建议军委组建伞兵……”,中央于次日复电同意。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起草了关于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1950年2月15日,向苏联政府聘请顾问41名,订购降落伞300具,为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陆军中抽调一批战斗英模和选调经过战斗锻炼的师、团、营部,于1950年7月组建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称空军陆战第1旅,归空军建制。1951年9月,该旅改称空军陆战第1师。1957年,改称空降兵师。60年代初,成立空降兵军。空降兵不断改进体制编制,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训练,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空降作战能力。
随着装备发展和作战需要,空降兵将进一步向体系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军队中的比重将会增大。随着空中输送工具和地面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空降兵的空中、地面机动能力与作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任务范围将更加广泛。
空降兵军史馆中,展品背后的故事
特级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孙占元拖着断腿与敌同归于尽……置身空降兵某军军史馆,英雄先烈的血性故事在人们心里激荡。而空降兵军史每一个展品的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一个苹果:
1952年10月14日起的之后43天里,美军出动6万余兵力,大炮200余门,飞机3000余架次对仅有3.8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上甘岭展开攻击。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志愿军多次展开阻击。
驻守的阵地“白丢夜抢”,多次失而复得。由于白天阵地上是美军的天下,剩下的志愿军战士不得不转入防炮洞,继续和敌人展开斗争,于是便有了上述八个志愿军被围困七天的史实。
原来志愿军后勤部给这些防炮洞战士送的物资是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萝卜,但萝卜吃多了容易上火,心里难受。经防炮洞的战士反映以后,后勤部改为送苹果,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三万多公斤苹果直往防炮洞送。
无奈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志愿军火线运输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牺牲在炮火中,送上去的苹果也被炸得七零八落,无法再次聚集运送。唯一只有一小筐苹果能安全送达,但防炮洞的战士有很多个,是以一号防炮洞只分到了一个苹果。
之后,防炮洞里“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新鲜出炉,我们才知道了这些可爱战士的感人事迹。
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这个是抗美援朝志愿者张计发所写的一篇散文《一个苹果》中的,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被写进了小学课本,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就是感动了无数人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
2019年10月1日阅兵,在这次参加受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里,一面布满了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着官兵和战车一起通过了天安门。就是这面战旗在阅兵训练中,始终激励着受阅官兵攻坚克难,迎接挑战。这面战旗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呢?
这是空降兵战车方队装备停放场,这位受阅队员叫黄士祥。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一班班长。这次受阅,黄士祥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他的战车里,将承载着一份与众不同至高的荣誉。他说,“刚刚我送上战车的是两面象征我们部队精神的战旗,放在上面的是一面有381个弹孔的战旗,象征着我们部队一直传承至今的上甘岭精神,下面一面是我们为了迎接阅兵制作的新战旗。我们要带着这两面象征部队精神传承的战旗驶过天安门。”
这是一面曾飘扬在上甘岭战场的战旗,绣有“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几个大字,当年由该军前身部队8连连长李保成带上阵地。战斗中,为保存有生力量,8连官兵被迫转入坑道,随后与敌展开地面阵地争夺。白天敌人将阵地夺过去,官兵再利用夜晚将阵地夺回来。每次进行反击,这面红旗都会被重新插上阵地,经历一次次子弹穿、弹片崩,一位旗手倒下、另一位旗手又会冲上来。
阵地东侧有个敌军地堡,视野开阔、火力猛烈,部队在此多次受阻。8连两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担任掩护的战士赖发均机枪都打得散了架,连长李保成见他身上3处负伤,便让他下去包扎。
“不行,我非得去干掉它。”说罢,赖发均握着手雷,向敌军地堡匍匐而去。接近地堡时,全身多处中弹且几乎耗尽体力的赖发均趴在弹坑里停歇片刻,之后攒足最后一丝力气,突然向前跃起,拉响手雷扑上敌军地堡。敌人的地堡哑火了,而21岁的赖发均壮烈牺牲。
面对生死考验,官兵毫不畏惧,抱定“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信念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将这面被敌人枪炮打了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上甘岭主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新时代,新风貌。在改革强军征程中,空降兵重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战场立体机动、空地火力突击、快速支援保障等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联合作战中的一柄尖刀利刃。
和平年代的他们,军人之魂永不磨灭
进入新时代,空降兵着眼提升全域突击能力,大力发展空降突击、空中突击、特种作战、支援保障等作战力量。组织部队整建制赴戈壁、高原、岛礁实战练兵,开展万人千车跨区实战化训练,加速空降作战能力建设。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烽火硝烟的战场,还是在险象环生的抢险救援中,敢打硬仗始终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震中上空,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李振波等15位空降兵,从4999米高空一跃而下,空降茂县,侦察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这在世界空降兵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极限降落”。最后一个跳进震中的殷远永远记住了跃出机舱的那一刻: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四围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你觉得像是跳进了一口井里。”不论他们降落的地点多偏僻,一落地,总有人群呼啦啦围上来。看到他们带着通信器材,人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他们能代为报个平安。后来没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号码写到迷彩服上。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大地。23岁的空降兵汽车兵齐华剑还记得,今年年初接到紧急命令,奔赴驻鄂部队运力支援队的那一刻。那天晚上,已经熄灯就寝的他,被哨兵喊起来,赶到连部接受命令,奔赴已经封城的湖北省武汉。“全连只有我一个人去,但是战友们都起来了,帮我收拾行装,连长还带着我和几个干部,去向连部的黄继光铜像宣誓,告诉老班长,我要去武汉参加抗疫战斗。”在武汉街头奔波的日日夜夜里,齐华剑看到,坚守岗位的交警,在军车经过时会向他们敬礼。偶尔经过的社会车辆,会向他们摇下车窗,竖起大拇指,还有人会特意停下来,从后备厢拿出当时很难找到的矿泉水和面包,想要送给官兵们。
7月8日开始,黄梅考田河全线出险,危及附近105国道和沿线数万群众。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队、舟桥部队、武警部队、空降兵部队等3000军民快速集结,激战考田河。空降兵某旅侦察引导营营长杨武就是这群先锋部队中的一员。连续的奋战之后,疲惫全部写在杨武黝黑的脸上,深陷的黑眼圈格外明显。空降兵部队1000多人参与一天一夜的轮番作业,溃口的堤防终于被成功封堵。
……
面对肆虐咆哮的洪水,空降兵逆流而上,不弃分秒,与洪魔搏斗,把生的希望留给身后的人民,把死的危险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在防汛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与担当。在和平年代,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每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空降兵永远都是老百姓最盼望的子弟兵。
写在最后
巍巍伞塔数十载,今朝礼赞七十年。奋进前行的壮丽凯歌,在光荣与梦想的蓝天不断唱响。作为一支从上甘岭战役打出来的英雄部队,空军空降兵始终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忠诚和热血铸就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血与魂筑起的精神丰碑他时刻指引号召着每一代空降兵人传承使命、赓续血脉。值此空降兵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应牢记辉煌。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