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盲目崇拜知识付费,有哪些风险?

    今年以来,互联网上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数量和销售额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知识付费现象刚兴起时外界质疑声颇多。但当知识付费成为互联网平台里热捧的风潮,不少人为之点赞的同时,往往也会陷入盲目崇拜的状态。

    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的精髓在于“知识共享”。具有种种“光环”的专业人士在平台上开设栏目,获取大量粉丝,而每个粉丝只要支付很小的金额,就能获得“专业的解答和教育”。同时,知识付费平台和知识分享者也能因此获利,让不少人感叹“学霸真的能致富”。

    知识付费依托渗透入每个人生活的互联网技术而存在,其盈利模式既有上述“共享经济模式”,也有“粉丝经济模式”。然而,粉丝消费本来就具有非理性、盲从性的特点——这点并不难理解,如果粉丝对心目中的“大V”不追捧,也就谈不上是粉丝。

    然而,这种非理性所带来的风险丧失了对知识分享者的质疑精神,甚至盲目沉浸在知识付费的“盛宴”里。以为打开某APP或微信公众号,收听、阅读专家们的言论后就能获得专业的能力,乃至实现人生的逆袭。

    其实,这种看法未免偏颇。首先,知识分享者的言论未必全对。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哲人也早有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越是负责任、有水平的老师,越会告诉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要相信,但也不能全信——要有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

    同样,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流往往以资本和舆论倾向为导向,知识分享者和接受者都有可能被海量信息所裹挟,如果不进行理性筛选与个性化分析,“生吞活剥式”的知识学习,长期来看并不好。

    另外,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往往拆解了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度性。知识分享者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往往也将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汇入自己的言论中,如果受众不了解信息背后的学科、领域的完整面貌,就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长期固守错误的态度,认为“学习是简单的”,丧失了在现实生活中踏实读书的动力。

    而且,知识付费的学习模式容易让人产生急功近利的念头。尤其是那些“交了钱,就放心”的用户的想法,与其说是热爱学习新鲜知识,不如说只是利用它来“变现”。然而,脱离了长期而艰苦的专业学习的“知识变现”,就是空中楼阁,即使表面上“掌握”了一些零碎的知识,也不是真的“学会了”。

    一些人听了几个网上经济学讲座,就以为可以参透复杂的经济学现象;某些人看了几本通俗讲解历史的书,就以为可以对古今中外的世事任意臧否了。这样想,显然是进入了学习的误区,只会让自己更加远离智慧。

    须知,任何领域的学习都需要稳扎稳打,既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与耐心。那种妄图通过某某知识付费课程来达到“速成”效果的人,很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在火热的知识付费面前,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理性态度和专业精神。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