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让更多“无声外卖员”被温柔相待

    因为一条没有被及时看到的短信、几通接起来却没有声音的电话,聋哑外卖员的故事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

    故事开始于网友分享的一段“离奇”经历。他一连接到几个电话,然而每次接听,对方都默不作声、快速挂断,这是恶作剧?骚扰电话?直到他清理手机短信时,才恍然大悟——打电话的是外卖小哥,而他是一位聋哑人。原来,聋哑外卖员在送餐前会提前给用户发短信,告知外卖送到时会给用户打电话再挂掉;但因为很多人没及时看到短信,“无声电话”引起不少误会,甚至招致差评和投诉……

    “他们太不容易了”“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敬佩”“希望大家能多点理解、多点关爱”……如果不是这个误会,很多人还不知道,原来在庞大的外卖大军里还有一部分残障人士,更无法体会他们在工作中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艰辛。暖心的是,当“无声电话”误会解除后,不少网友对自己的“任性”差评懊悔自责,而呼吁对聋哑外卖员多一分理解、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面对“无声电话”,在暖心之余其实值得反思的还有更多。先看技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便利?当前在部分外卖平台,用户会在外卖送达后直接收到来自平台的语音提醒,根本不用外卖员亲自发声;如果此路不通,可以为聋哑外卖员提前录制好相关声音,需要时直接对着手机播放;还有,外卖平台不妨在用户下单时就给个温馨提醒,表明为其提供配送服务的可能是聋哑人士,提醒用户注意查看短信,对他们的特殊状况给予支持……总之,“无声电话”带来的误解和尴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重点在于用人单位更暖心、更细致,不断为其扫清障碍、创造便利。

    再看“意识”。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残障人士活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尤其随着“互联网+”不断为残障人士就业做加法,很多人得以灵活就业,在电商、微商、物流等领域获得机遇、奋力打拼。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残障人士也是社会劳动力中的重要一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形成这种自觉意识,才能多一些理解、包容,进而对打造“残疾人友好”的就业氛围、工作环境有所裨益。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机会”。外卖平台雇佣残障人士,引得网友一片叫好。而这也提醒我们,残障人士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多。当前不可否认的是,残障人士就业还面临一些困难,一些用人单位对其还心存偏见。对此,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残障人士的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做好激励、引导,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选择,让他们在更多舞台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