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智慧法院守护新时代的公平正义

    3月9日下午,周强院长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要“努力方便群众诉讼。……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此接地气的一席话不仅得到代表委员们的纷纷肯定,也让老百姓感到振奋、温暖和感动。

    这几年,我们深刻体会到,智慧法院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有力推动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新中国法治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智慧法院建设给中国审判实践所带来的变化是更为直观和深入人心的。

    智慧法院给当事人带来了司法服务的便利福利。大数据时代,便捷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追求,司法服务也只有如此方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据了解,全国3519个法院及近1万个派出法庭已经全面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与数据共联共享,业务交流、信息分享一键可达,这就让群众及诉讼参与人在不到访法院的情况下,就能通过互联网办理诉讼业务。也就是说,除了开庭必须到法院外,立案、缴费、举证、阅卷等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大大节省了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时间和费用,也减少了当事人和律师路途的颠簸。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过去,当事人为立案要跑上好几趟,甚至到外地法院也是常见情形。而今,该市两级法院已实现跨区域立案工作,当事人只要在全市13个法院及15个人民法庭的任一窗口,提交一审民商事、行政案件以及执行案件立案申请,再由接收法院将立案材料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即可实现立案。此外,群众在三明中院官方微信等网络平台,便可获得最新立案指南及诉讼文书范本。三明市的一系列创举,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司法服务。

    智慧法院对法律工作者来说是一次观念理念的洗礼。智慧法院诉讼过程的无纸化、司法管理的无中心化或多中心化、司法场域的直观化和扁平化、司法信息的“云计算”化等方面,与传统的司法理念和行为范式迥然不同。特别是随着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加速,智慧法院升级的周期也越来越快。因此,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智慧法院的建设,要求法官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破除传统的司法理念与行为范式,与时俱进地升级服务,以满足人民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保留传统司法中所包含的优良元素,比如,传统司法的人性化、易懂性、简易化特点等,使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

    智慧法院也促进了司法公开公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智慧法院是司法公开最好的载体,能够全程留痕,能查证、能考核、能评价、有抓手,能把工作落到实处。过去,依靠传统模式,判决书公开范围有限,往往只有当事人才能查看。现在,全国法院全面实施网上办公、网上办案,案件、文件全部网上流转,全要素网上公开,无纸化、公开化、可追溯的信息流,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实时记录;诉状及所有证据均扫描成电子卷宗存档,再不会有丢失证据等现象,更有利于保证司法公正。据统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2200多万份,累计访问达34亿人次,其中8亿多人次来自境外,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2016年9月刚刚开通的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访问观看庭审直播已达47.5万人次。裁判文书公开一方面方便了社会公众查阅和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也倒逼法官进一步提高文书质量和司法水平。

    新形势下,老百姓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法院唯有运用互联网思维,把科技应用能力建设作为核心战斗力来抓,才能牢牢掌握司法工作的主动权,提升履职能力,回应社会关切。迈进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智慧法院建设一定能成为守护公平与正义的一大利器,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