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培养大学里的一流人才,需要长远的历史眼光

    在当前的语境里,什么样的大学才算是一流大学?怎样构建一流大学?想必,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单从日前两会上几位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发言来看,对一流人才的培养,可以算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高等教育真是没有捷径可走,内涵式发展是一个缓慢变量。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表示:“双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把人才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培养一流人才的才是一流大学。”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则表示:“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活力所在。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有序化,要合理化,要为发展所用。”

    众所周知,未来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人才的竞争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大学教育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今天已经没有人还质疑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性,但囿于现实问题,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仍存在诸多误区和遗憾。

    一方面,对人才的培养还存在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现象,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教育是一个投入大和回报周期长的事业,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要有切中现实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以足够的耐心和专心来投入高等教育事业。

    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既需要高尖端的理论和科研人才,也需要快速投入社会生产的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不同高校和专业找准自己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对那些在某些领域有天赋和创造力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尽量不要因为生活条件的因素而放弃深造的机会。在这些方面,国家和高校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保证高等教育人才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潜质的高校,但不同高校乃至不同地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仍较大。不管是过去的“985”“211”的分类方法,还是现在的“双一流”高校名单,这种分级固然对名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资源有更好的提升,但绝不能因此导致普通高校在一次次的分化里“掉队”。

    对后进的高校来说,其自身应找准定位,努力培养优势学科,增加对优质人才的保护力度。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应该给予它们更多关心,对优质师资予以更优待遇,并以更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

    由此,要培养大学里的一流人才,需要长远的历史眼光。既不要被现实的困境打倒,进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让教育思路脱离了现实。目前,国家对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已有了顶层设计。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任务和路径已经逐渐明晰。教育部长陈宝生也曾表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相信,在这样的目标和科学方法的指引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事业会攻坚克难、日益进步,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风采。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