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不能让政务官微成为“托管”生意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谁能想象,这些搞怪话语竟出自某地的“人民政府发布”官方微信?据报道,这一账号其实早就被层层“甩手”由第三方代管,所谓代管者,不过是一个聊天软件。

      探索“互联网+政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应时顺势之举,但诸如此类的变形走样着实让人沮丧。单以部门官网为例,就有很多名不副实的问题:信息更新停滞、网址链接失效、跳转至非法页面等“怪现状”,无不让人嗅到虚应故事的味道。特别是在空前强调交互体验的今天,“两微一端”渐成政务服务标配,各方对政务上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式主义之弊借助技术变脸重来,自动回复的清一色表情、石沉大海的对话框留言、早已过期的菜单栏链接,都让种种“互动”多了几分虚假的味道。当主打便民服务的“政务上网”成了一桩“被托管”的生意,“为人民服务”也就难免沦为一句口号。

      在一些人看来,“托管”美其名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问题在于,服务群众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如此行为,本质上就是在雇人替自己走群众路线,显然不是政府跟群众沟通交流打交道的应有态度。不论是机器回复的雷人话语,还是“来信收悉”之类的万能官话,说到底都是服务意识缺失的表现。心中没有群众,技术再先进,也只是“换了马甲”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公共资源浪费,对公众的参与热情也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和浪费。长此以往,换来的只能是政民关系愈发疏远,这何尝不是一种渎职?

      “脱管”的“托管”,还不如早点关停。应当看到,包括政务信息公开等在内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政治上必须做的“有意义的事”,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就要真正付出心思去经营,而不是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上网不仅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渠道,更是检验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的考场。明确政府在管理和回应群众诉求的责任,对网络政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对在网络上形成舆论效应并且久拖未决的事件进行问责追究……惟此,才能以严厉的问责机制,保证网络政务“不敢休眠”。

      第一时间公开信息、回应关切、推进政民沟通是政府的本职工作,也是任何第三方都无法越俎代庖的。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