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杭州妈妈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其中语文、数学就各有3个;一所小学的四年级班里,人人都参加了校外培训,大部分孩子报的学科类培训班从2个到6个不等……又到了孩子们的暑假时间,“培训班热”也在各地再次升温。
“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不少家长抱着这样的想法,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虽说父母希望孩子多充电的初衷是好的,但任何事物都过犹不及。近日,一段视频热传:在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做作业的小孩,被问到上学累还是暑假累时,哽咽不语,忽然就哭了。连轴转式的过度培训、高额的培训费用,是否真能收到预期效果,家长们还是应该有一个冷静而理性的判断。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确,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都是逐渐拔节的过程。一味把过重的压力放到孩子肩膀上,要求孩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长跑,往往只是揠苗助长。这就好比我们用小杯子接水,水龙头开得太大,只会让水溅落满地;把水放小一点,水流慢一点,反而能更快接满。现在,一些教育机构在幼儿班就开设“奥数班”并施行小学教育,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被要求修读中学课程,这样“抢跑”“速成”式的教育,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可能潜藏着诸多伤害。
漫画家朱德庸曾提到,他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多的漫画,主要在于童年的经历。在一些看似无意义的游戏中,他度过了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童年,也积累了丰富的幽默基因。所以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他对小时候的自己说声“谢谢”。当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可复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孩子完全与游戏为伴,但必须看到的是,那些学习之外的天地能带给孩子内心的充盈与未来的可能,不一定要用一节节的培训、一摞摞的书本把这些空间全部填满。
一再升温的“培训热”背后,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考试,但不少学校仍在暗中通过各种方式筛选生源,对于家长、学生来说,“多一项特长可能就多一点机会”;有和同龄人比较的焦虑,“别人的孩子都在上,我们不上就会掉队”;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各种充满噱头的“占坑班”“点招班”让家长真假难辨……看起来不理性的集体选择背后,却存在着非常“理性”的个体选择。
也正因此,尊重教育规律,就不只是家长的事儿,更应成为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共识。今年7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教育部也强调,要推动完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从整治“焦虑营销”,到告别“超纲考试”;从家长摆正心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到不断增加和完善学校的教育供给,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家长解压,给孩子松绑。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摆脱分数逻辑的影响,遵循儿童成长规律,还学习以兴趣,还童年以色彩,才能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快乐的现在和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