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以水兴城”,增加副中心宜居程度

    “以水兴城”,也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加载更多“生态含量”和“宜居指数”。

    近日,在北京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就《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作说明。《规划》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以水兴城,促进水城共融。以大运河为主脉,建设富有活力、充满魅力的亲水城市;充分借鉴古人“堰”的理水智慧,以通州堰为核心构建分洪体系,构筑千年城市的水安全格局。

    “以水兴城”,寥寥几个字,却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古往今来,国人都很推崇水的灵动。

    水也是一座城市灵动的象征。从城市发展层面讲,水域孕育了城市文化,也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城市功能角度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正因如此,“傍水而居”,也成了很多人重要的“择居”标准。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以水兴城”,也让“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富有活力、充满魅力的亲水城市”的宏观图景变得更为可观。

    打造亲水城市,以大运河、古道文化串联起各遗产点,积极培育文化探访路线,深化“一河三城、一道多点”整体保护格局,与“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的诉求也相契合。

    以大运河为例,通州原本就是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镇,是大运河北端璀璨明珠,向称京门,水陆要会,还曾经出现“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的景象。

    也正因运河文化在此沉淀,通州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中,还有意将把通州打造成“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娱乐休闲而繁华”的“不夜水城”。而今,《规划》中的“以水兴城”表述也强调了水对副中心的意义所在,这本质上既是因水制宜,也是在城市格局勾画中嵌入“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的缜密考量。

    得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意义承载中,“生态”“宜居”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已明确锚定了其布局指向和功能定位。

    《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尺度绿化,突出蓝绿交织”“大幅度增加绿色空间总量,让城市副中心矗立在森林环抱之中”,就与此目标契合。而明确“以水兴城”,同样是让副中心加载更多“生态含量”和“宜居指数”的进阶方向。可以想见,当副中心变成亲水城市,其气质也必定更加宜人可人。

    让北京城市副中心向“亲水”要宜居度,进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此景可待,此事可期。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