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收入超过临界水平,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将超过物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也解释了我们在马拉松运动中看到的井喷现象。
轰动一时的“北马”刚刚落幕,众多跑者仍然沉浸在兴奋之中。这届比赛创下了新的纪录,报名总数超过11万,中签之难直追汽车摇号。
“马拉松热”仰赖于当地经济发展
纵观全国,被戏称为“中产阶级狂欢”的马拉松热并不鲜见。据统计,去年全国共举办各种马拉松赛1102场,参加人数高达498万人次,而在2011年,全国注册赛事只有区区22场。
不仅马拉松运动的井喷式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在其他旅游、娱乐以及更为广泛的文化消费中都出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
究其原因,文化消费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强劲增长,造就了一系列引发全民关注的现象级文化事件。
仍以马拉松为例,六项公认的世界大满贯赛事中,有三项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波士顿、纽约和芝加哥,另外三项也都设在发达国家:德国柏林、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北京一直力争成为第七个大满贯赛事城市,抛开体育因素不说,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马拉松运动对民众参与程度的要求最高,动辄数以万计的参赛人数,以及赛道之外的各种服务、保障和消费,是赛事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而这些都有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
从去年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地域分布中也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种关联,赛事最多的省份都位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浙江最多,举办了152场,江苏149场,广东103场,北京虽然只是一个城市,也举办了69场。
以上这些地区的人均GDP都已超过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与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8000美元时,包括运动消费在内的文化消费开始爆发式增长的普遍规律一致。
相比物质消费,文化消费更让人“上瘾”
概括来说,文化消费中存在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规律。
首先,文化消费具有门槛效应,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人们才开始进行文化消费。
我们利用贵州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做了一个估计,发现这个门槛大约是7000元/年。低于这个水平,收入主要被用于物质消费,如基本的衣食住行,任何补贴或价格优惠都难以刺激低收入群体进行文化消费,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的一点。
一旦收入超过临界水平,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将超过物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也解释了我们在马拉松运动中看到的井喷现象。
201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5000美元,开始进入文化消费集中快速增长时期,但与美国文化消费占总消费11%相比,我国的文化消费占比不足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5%。这说明,我国文化消费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遇。
其次,文化消费与一般物质消费的另一区别在于它的差异性和对消费能力的要求。
文化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收入水平,还与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文化习惯等个人特征以及消费能力密切相关,有别于一般物质消费需求随着收入增长逐渐趋同的属性。
最后一点,也是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文化消费与一般物质消费在给消费者提供满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物质消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就会开始产生厌倦,继续消费所提供的新增满足将迅速减少。但文化消费带给人们的享受往往是没有止境的,主要受制于有限的可支配时间和消费能力。
与物质消费相比,增加等价值的文化消费通常会产生更多的新鲜满足,即经济学中所说的边际效用更大,因为它指向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文化消费的这种特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瘾”,就像奥运精神那样,永远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既可以不断创造,也永远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跑步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我们每个人获得的一个新的人生选择。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