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无人机执法 高效之外也需注意规范管理

    城市发展是立体的,将来的城市治理,考验的不仅仅是科技,还要有与之匹配的、事无巨细的法律法规。

    提到无人机,我们最初的印象还只是“军事侦察”,后来随着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无人机逐渐进入民用时代。而如今,一些执法部门也开启了“空中执法”时代。

    据新京报报道,仅今年2月,广西南宁交管部门就利用无人机查处了438起违停,引起不少当地车主的注意。而检索公开资料发现,包括济南、宝鸡在内的全国多地,已陆续将无人机应用到了城市交通管理当中,对开车玩手机、违停等行为进行抓拍执法。

    对于“无人机执法”,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新事物被实践于现实场景,要考虑的是它的社会总效益。无人机的航拍技术被用于执法,这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现实应用,也是未来精细化、科学化执法的大势所趋。

    针对违停,无人机执法显然比人力执法更节省成本、更能提高效率,对违停侥幸心理形成的威慑作用也更大。

    有人担心,无人机拍摄会不会不够清晰造成误判?其实大可不必。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摄像清晰度,早已超越人类的肉眼辨识力。没玩过无人机的也玩过智能手机,举个例子,肉眼只能看见车身,手机拍摄的照片经放大后就可以清晰地看见车牌。

    而且,无人机拍违停不是拍照片,而是录下一段视频,经人工分析判断后才做结论。此外,不同于地面执法经常会引发争议和冲突,无人机执法以视频为据,执法的主观失误会大大降低,即使引发争议,也可以回溯过往、还原现场。

    至于有人担心的执法公平,就更加多虑了。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讲,无人机的“全覆盖”都远胜人力所及。可以说,无人机的执法要比人工执法更加公平和客观。

    所以,无人机执法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功能上的不足,而是功能上的“过度”。在执法领域,无人机可能是一服良药,但其副作用也要尽可能地规避。比如,比较突出的隐私安全问题。

    事实上,无人机在执法领域的应用,不只是交管部门拍违章。比如,至少从去年6月份开始,长春市朝阳区市容环境环卫管理局就已经利用无人机航拍执法,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让人力不能达到的监控死角也得到了监督。

    但正如所有新事物的成长,都是技术先行、应用随后、监管补追一样,无人机的应用,无论是民用还是被公共部门用于执法,都面临标准不清晰和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针对“执法监管”的监管,也应早日提上日程,形成章程。比如,什么地方能飞,什么地方不能飞,什么时候能飞,什么时候不能飞;飞行最高度和最低度、无人机自身的性能和安全问题,等等,都要有综合的考量和详细的规定。

    此外,对于所拍摄视频的保存和浏览权限,也要有严格的程序和监管。毕竟,每个部门执法的目的是单一的,但所拍摄的内容却是全面的,视频不得外泄、非专业执法人员不得浏览等规矩,也都应建立起来。

    从地面到地下,再到空中,毫无疑问,城市发展是立体的,将来的城市治理,考验的不仅仅是科技,还要有与之匹配的、事无巨细的法律法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处罚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无人机也不能代替执法,只是工具。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