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捷顺科技国有停车资产盘活运营方案发布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持续攀升,“停车难”已成为城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 王莉 积极建言 城市空间有限,要从根本上 缓解 停车难问题,不仅要增加 新建车位 要盘活存量车位。 ”央视新闻近期也发布《城市“停车难”、如何不再难》专题报道,对不少城市通过技术化手段与方案盘活现有停车场、高效利用停车资源进行了深度报道。
    如何高效盘活城市存量停车资源? 城市停车资源包括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路内(路边)停车位三类。在全国范围内,这些资源的最大持有人和控制人一般都是城市级政府单位和国资企业,如交管、交投,城投等,他们也在持续寻找科学高效的解决手段,结合社会科技力量协同改善。作为国内最早探索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企业之一,智慧停车领域龙头企业捷顺科技从2017年通过“城市级停车方案”协助打造扬州市城市停车项目,快速切入城市停车领域。 2020年成立子公司捷顺智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集中火力开展国有停车资产的盘活和运营业务,以BGC全链协同模式,与政府方、车场管理方和车主方,共建智慧城市停车新生态——针对政府方,捷顺通过停车场智能建设联网上线,打造城市级停车平台等手段,实现整个城市的停车信息一张网,治理一盘棋,盘活停车资源,提升车位利用率;针对车场管理方,以停车场云托管服务、充电桩建设等,实现无人化管理,让车场管理效率提升、降本提质;针对车主端,提供APP市民停车出行服务,让停车更便捷。目前城市级停车项目已在惠州、佛山、乌鲁木齐等四十多个城市落地。
    依托旗下智慧停车一体化服务平台捷停车的数字运营能力和时空撮合能力,打造城市错峰停车项目,提高城市车位资源利用率,打造便民服务。 在协助城市打造的错峰共享停车数字化建设与运营项目中,其充分利用数字化服务场景,向车主提供在线“找、租、订”共享/预约停车便捷服务,有效提高了停车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市民找位难、没位停的问题。截至2023年2月底,该平台共享停车服务累计接入401个车场、2万多个车位,预约停车服务累计接入1,475个车场,共3万多个车位,其中包括夜间便民停车路段近6000个,服务场景遍及全市。在全面推进城市停车资源盘活的过程中,捷顺科技还创新性地推出国有停车资产盘活运营方案,以捷顺的数字化停车运营方案为基础,快速激活公租房、安置房等公建类存量国有停车资产价值,快速提升停车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2022年6月,捷顺科技与重庆发展投资公司“牵手”,对11个公租房小区停车场实施智能改造提升、实行联合运营,为公租房居民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停车服务,在探索盘活国有停车资源、推动重庆建设靓丽城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2023年,捷顺科技更是迎来“国有停车资产盘活”开门红。先是与芜湖市镜湖区国资委下属企业芜湖市拓实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安徽捷顺,承接芜湖区安置房智慧停车改造项目,同时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展其他可运营停车场。随后,捷顺科技宣布与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州凯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凯云捷顺,共同助力区域停车资源数字化转型与增收,同时助力市民出行体验更便捷、公共服务管理更高效、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更精准。捷顺科技总经理赵勇表示,当下智慧城市、数字治理在国内发展已成澎湃之势,智慧停车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捷顺科技将感时代之召,顺势而为,勇执牛耳,助力国有资产盘活运营和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在3月底捷顺的春季发布会上,捷顺国有停车资产盘活运营方案也将作为新生态方案进行发布。关注捷顺科技公众号回复“停车”获取国有停车资产盘活运营方案。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