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一线,有这样一群“记录者”,随身照相录音设备,白天忙里偷闲搜集素材,晚上挑灯夜战修改稿件、剪辑视频,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里,他们却是工地故事记录者、见证者。每个故事的背后,他们平凡又不平凡,管道分公司这群基层通讯员团队正蓄势待发。
“放心,我 会做好记录的 ”
2020年7月,新员工入职培训结束,杨堃被分配到贵州省凯里医院项目,跟着老员工们学习如何当好一名技术员,后来的他主要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他是一名积极分子,他积极参与项目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指导下,负责党建宣传业务,这份“兼职”常常让他摸不着头脑,陷入迷茫。
“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力做好记录,不懂我会马上请教。”这位“95后”青年从一线施工现场到新闻宣传业务,从新员工到项目通讯员,他总是事无巨细。每做一项工作时,处处留心,数据再三核对,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随着一篇篇稿件和视频不断发布,杨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 我会随时请教的 ”
和杨堃同年入职的谢永超,在栾城医院项目的办公室多半是见不到他的,项目“战线”非常长,他几乎每天都跑在施工现场,从不应付了事。尤其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他总能乐观应对。对他而言,那些富于挑战的经历,也是他不断成长的催化剂。
在熟悉本岗位业务的同时,谢永超将更多精力放在项目宣传工作上,自己原有的文字功底、公司对口业务部门的指导,以及自学无人机拍摄、视频剪辑课程,重要会议、工程节点等一线主题故事很快就在他的手上传播到了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被越来越多员工熟知。
“ 拍不好,我可以重新再拍 ”
作为一名人事员,于亚庆并没有小姑娘身上的较弱,有的是如隔壁玫瑰般的坚韧。在朱拉金矿项目部,恶劣的天气环境,让许多男同志都有些吃不消,但于亚庆总是第一个跑到现场,认真的跟着老师傅们学习。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项目通讯员,对待收集新闻照片、新闻稿件撰写,他始终跑在路上。
凭着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从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人事员,独自完成项目新闻素材收集报送,“认准的事就一定把它干好”,这张照片构图不好了,她就再重新爬到山上,一张一张的重新拍,直到满意为止。于亚庆的快速成长与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她常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从业务小白成长为青年骨干,管道分公司基层通讯员团队始终坚信,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冶金建设事业征程中,我们信心满满、继续前行。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