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刘欢和韦唯的演唱《亚洲雄风》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回荡,亚运会历史上首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当亚运圣火在工人体育场点燃的那一刻,燃起的不仅是体育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还有拥抱世界的勇气。
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自此,从1990到2008再到2022,北京的城市发展和体育盛会深深连结在一起。
亚运会和奥运会:隐藏的半部北京城建史
1990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过十几年,急切需要打开一切对外交流的窗口。
为了准备当时的亚运会,北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新城市界面。北京亚运会投入21.37亿,其中中央财政8.5亿,社会各界捐赠2.7亿,发行体育奖券筹集1.3亿,还有部分资金是当时国家体委自筹和银行贷款。
除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亚运村等亚运会相关建筑,还兴建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剧院、北辰购物中心、五洲大酒店、中央电视塔和国贸中心等一大批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群在现在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当时位于北郊的亚运村,在亚运会后不仅成为北京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生活居住区,也成为北京区域价值跃升最大的地方之一。
到了2008年,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新建和改造一批符合举办奥运会标准的体育场馆,同时从有利于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机场、火车站、城市道路等大型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
北京奥运会前建成的国贸三期
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村、媒体村、五棵松篮球馆、国家大剧院、北京机场T3航站楼、总高330米的国贸中心三期、总建筑面积100万平米的华贸中心等,都在这一时期被建成,此外,奥运会前夕,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也先后建成通车。这些是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重要一步。
大型的综合性世界运动会,对于北京基础设施更新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北京冬奥会:更少的钱,更大的生意经
但这次冬奥会,没有了以往的大拆大建。
2022年冬奥会需要的12个冰上项目场馆有11个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新建一个场馆——国家速滑馆。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夺冠的谷爱凌,比赛场地首钢大跳台,也是由老旧钢铁工业厂房全盘改造而来。像2008年的鸟巢、水立方等,也都被改造成冬奥会比赛场馆。
1990年举行亚运会时,我国GDP总量为1.8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609亿美元,排名世界11,彼时的邻居日本GDP是我们的7.8倍。而在2022年冬奥会召开时,中国的GDP高达17.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是日本的3.5倍,占到美国的77.3%。
经济实力的提升,代表着我们已经不需要仅仅通过“办会”的契机提升城市建设了。
这次举办冬奥会的要义之一,就是促进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
前几年,我们可能经常听说周边的朋友去欧洲、北海道滑雪,和北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冰雪运动普及率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近几年,随着国内冰雪运动的普及,国内的雪场不仅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花费也大幅降低,曾有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在北京一个滑雪季(大概30次左右)的花费,在6500-15000元之间。
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提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可以想想未来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体育将成为一个5万亿人民币的产业,除了冰雪旅游,体育赛事、冰雪项目教育培训等也都走上“风口”。
冬奥会带动滑雪热
冬奥会的举办,让北京成为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不仅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引进更多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更有利于吸引国外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为北京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冬奥会,对北京楼市影响几何?
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身在莫斯科的王石说,北京申奥成功,受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业。一语中的,随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黄金十年”。
但显然,此次冬奥会有所不同。
一是冬奥会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影响力都要弱于夏季奥运会;其次受疫情影响,国际游客不能入境;第三,在“低碳奥运”的理念下,这次冬奥会整体投入有限。
所以有些人说冬奥会要促进北京房价的大涨,基本是睁眼说瞎话。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任何一届大型运动会对楼市的正向影响力,通常都会提前几年显现,也就是在开幕式之前,冬奥会对北京楼市的影响力就基本释放完毕了。
非要说这届冬奥会对北京楼市直接影响,那非首钢所在的石景山莫属。借助冬奥会的契机,石景山在这次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上收获颇丰。一是冬奥专线地铁11号线的通车,二是对首钢园以及冬奥会公园的改造和建设。
首钢大跳台夜景
首钢园创造了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范,尤其是首钢大跳台的设计,给国内外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预计冬奥会后将成为北京新地标之一。
简单总结,冬奥会对北京楼市是个利好,但远谈不上影响深远,更不能和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楼市的影响相比。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更应关注市场的细微变化。2021年,北京楼市上演了调控加码、贷款趋紧、二轮土拍遇冷、土地大面积流拍、成交断崖式下滑……一系列戏码,但回头一看,2021年北京二手房成交19.3万套,近5年新高。
麦田房产认为,在北京严格的限购政策下,成交量依然坚挺,说明这个市场,健康度是足够的,没有那么多的投资需求,所以对于自住购房者来说,2022年,北京依然欢迎你。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