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三银四"招聘季已拉开帷幕。在留学生归国热潮下,今年海归群体的就业话题依然备受关注。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分析的报告,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也显示,2021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保持疫情后高位,回国意愿增强已是趋势。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海归偏好减弱,近几年国内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海归求职压力加大。
"海龟回国一事无成,在二线城市月薪5千,太丢人了。"此前,在豆瓣一个有着3万多组员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小组里,一位海归的吐槽引发了不少人的回应。"我海本海硕在一线6k还没有一金,有好受一点吗?""一个月3000没五险,4线小城。""不要把海龟的期待放太高不然就是这样,积累工作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从早年间高大上的"海龟"(海归),到近些年带有自嘲性质的"海带"(海待)、"海废"(海归废物),海归身份的光环已逐渐褪去。今年年初,"94年海归女硕士回国当蓝领"话题也曾一度登上热搜榜,引发了公众对留学价值的热议。出国留学上百万,回国月薪几千元,似乎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海归们不愿面对的现实。
在这种形势下,还有必要出国留学吗?留学到底值不值?
最近,国际教育领域专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在他的新书《不一样的成长:写给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启蒙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能认真把握留学机会,充实自我,留学仍很有价值。
作为一名老海归,周成刚曾在苏州大学外语系任教10余年,1996年赴澳洲留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后,考入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2000年辞职回国加盟新东方。2013-2019七年时间里,他曾带领新东方团队走访了2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世界名校,与教授、招生官以及中国留学生进行了超过500次的访谈。《不一样的成长》正是他近些年对国际教育走访、观察和思考的结晶,也是其推出的第四本国际教育类著作。
"之前有位留美海归吐槽自己找工作经历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里,这位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毕业生称,他在外留学五年花费了近140万元,但回国找工作时多家公司都只开出了4500元左右的月薪。"周成刚在新书中也列举了近年来海归求职困境的例子,但他指出,工资的高低与行业有关,与所在城市有关,也与个人实力有关,不能一概而论。海归与国内毕业生都面临社会文凭的"通货膨胀"。在疫情大背景下,不断扩充的考研大军,以及持续升温的留学热和归国潮,都导致了求职竞争加剧的现象。"对于海归和非海归来说,这其实是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实际上,新东方发布的《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近九成用人单位被访者对海归人才持肯定态度,认为留学是有意义的。海外经历给留学生们带来的开阔视野、人生经验及独立自主能力,都是用人单位十分欣赏的闪光点。另据《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海归优先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三年走高,2021年高出全平台职位平均月薪46.5%。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环境大变动之下,留学生仍然受到企业的欢迎。
"当前,国际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企业在迈向世界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国际化人才的加入。国际教育背景带给海归的独特竞争力,如逻辑思维能力、执行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周成刚指出,即使回国人数越来越多,国内求职市场上留给海归们的机会依旧很多。只是具体能够胜任什么样的职位,拿到什么样的薪资,还是由个人的能力决定的。"薪酬是绝大多数留学生步入社会后避不开的问题,也是很多学生心中衡量学习经历含金量高低的标准之一。不过,我们确实不应该过于强调入行时的起薪,而要在意入行之后的各种可能性,因为职业发展不是依靠起步时的初速度,而是起步后的加速度,靠的是一辈子的学习和发展。"
从就业角度出发,周成刚建议留学生要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在对自己的能力和社会需求有了足够的剖析之后,在职业发展上就会更有针对性。同时,留学期间,职业规划要提早开始,锁定自己的目标行业。特别要关注自己专业、兴趣和市场需求吻合的工作。在校期间,还应主动实习,用长远的目光抵抗舒适区的诱惑和懒惰心态。
当然,就业已是留学历程的末端,就业也不是留学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更好的留学价值和结果,家长和学生更应该从起点就做好选择和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院校及专业,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留学生活。
在《不一样的成长》一书中,周成刚通过故事、数据等,生动讲述了7大留学目的地50所世界顶尖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并对50个家长们关心的国际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如"把大学排名当指南,这样选校真的好吗?""忠于内心还是赶时髦,专业该如何选择?""当下有哪些值得留学生关注的热门行业?""家境一般,孩子还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吗?""出国留学前你在学术上可以做些什么准备?"等等,从理念到实操,拓展家长和孩子的教育视野、打开教育思路,避开误区,帮助留学家庭从各个维度提前为国际教育之路做好准备,迈好第一步。
"国际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实践。"周成刚坦言,所谓国际教育,不在于你的身体在国内还是国外,而更在于你所学的内容、方法,你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实践。"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孩子的国际化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家长和孩子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甚至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他乡的教育,这正是我写这本《不一样的成长》的初衷。"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