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集萃感知:用雷视一体机推动智慧城市全息路口构建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公路基础建设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生活,也增强了道路运输服务能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车辆急剧增长,交通拥堵系数不断升高,同时,各类交通违章、交通事故频发,尤其在城市干道交叉路口、人车混行路段出行矛盾更为凸显,数据显示,我国已有约25万个路口,构建路口全息感知系统,实现实时拼接的交通参与者感知,可以帮助解决交通拥堵和事故两大痛点问题。

    全息路口应用发展现状

    全息路口是利用路口雷达+电警/卡口摄像机两种感知手段,在保证原有正常非现场执法功能基础上,融合行业最新的传感器技术、高精度地图技术、AI算法、大算力芯片、边缘计算技术,构建“智慧+感知”能力,生成车辆时空、过车身份、违法抓拍、分米级车辆轨迹、信号灯状态等多种精准、高效、实时的元数据,为路口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完备的数据基础,减轻了中心侧计算、存储、空间以及网络的传输压力。全息路口的核心是通过智能交通路侧雷达和视频感知信息,产生车牌、位置、车辆速度、行驶姿态、车辆属性、轨迹等多种基础元数据,在交通治理平台上通过数据建模的方式,快速合成多种业务指标,如路口溢出、排队长度、路口停车次数、路口行驶速度、各方向过车流量、交通违法事件等,全面服务于城市交通治理全场景。

    解决方案

    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治理需求,集萃感知全息路口感知解决方案以雷视融合一体机为核心,可以解决现有路侧感知单元数据分散、实时性不高、融合困难等问题,提供多种精准、高效、实时的交通感知数据,为智慧交管提供精细化数据基础。

    方案搭载慧海2S-广域微波雷达(DPI-L20)和慧海-3雷视一体机(DPI-VR-800A)+边缘计算设备,可输出路口300米范围内的交通参与者类型(行人、大型车、小型车、特种车、非机动车等)、速度、轨迹、绝对坐标、车牌、异常事件信息、路口溢出、排队长度等元数据和多种交通业务指标。

    方案采用集萃感知自研的数据拟合拼接算法,可实现对目标的跨设备连续跟踪,以“上帝视角”构建实时的全息的数字路口,并可结合路口排队溢出、拥堵、信控评价指标等数据,实现路口闯红灯预警、路口信控优化、交通事故上报等应用提供支撑,辅助交警提高管理效能,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方案架构

     

     

     

    核心优势

    集萃感知慧海系列雷视一体机和广域微波雷达产品基于集萃感知首创的“人工智能雷达”技术研发,在天线波束调控、雷达信号处理和感知融合等方面深度优化设计,具备全天候全天时、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虚警率小、精度高、鲁棒性好等特点。雷视一体机的核心技术有:

    (1)广域微波探测技术

    (2)“超感”低照度广角摄像头

    (3)雷达视频深度融合技术

    (4)内置神经网络加速引擎

    (5)人工智能自校准技术

    (6)上位机功能丰富

    (7)一体式工业级设计

    交叉口信号灯自适应配时

     

     

     

    成功案例

    无锡新吴区5G-V2X城市交通改造项目

    项目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是无锡新吴区首个V2X示范项目。项目中运用了集萃感知广域微波雷达和雷视一体机,助力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两大痛点难题。项目总长3.9公里,8个交叉路口安装雷视一体机9台,通过构建全息路口感知系统,构建“上帝视角”数字路口。项目落地后效果显著,助力项目实现了红绿灯自适应配时、交通事件预警、闯红灯预警等多项前沿应用,帮助提升了所在路口路段的通行效率15%~20%,并大幅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数量。

     

    总结

    全息路口的构建将大幅度提升城市道路的综合交通感知能力,不仅为交管业务打造细致化路网数字底座,更为交管智能体的持续推进输送新思路,这其中,雷视融合一体机等新型路侧感知单元的落地使用将成为此类应用快速落地的关键。通过提供业务所需的精细化感知信息,搭建业务所需的交通算法模型,形成宏观、中观、微观、个体的全方位交通认知,打造出“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城市道路公路,并为十四五期间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和搭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窥见全息路口前景的无限广阔。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