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三代人的薪火传承
龙泉山下,沱江之畔,有一座气韵万千的古镇——五凤溪镇。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通运营,一列列奔流不息的列车为古镇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就在穿镇而过的铁路旁坐落着几间房屋,这里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电务段资阳信号车间五凤溪信号工区,承担着成渝线36公里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工区自成立以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电务专业人才,其中既有一线工班长,也有中层管理人员,更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的技术骨干,他们是成渝铁路70年日新月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五凤溪信号工区“孵化园”的创建者和亲历者,他们为成渝铁路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程建中:转观念 强管理 重落实
五凤溪信号工区人才“孵化园”的故事始于程建中,他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1983年,程建中担任五凤溪信号工区工长。当时成渝铁路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信号工程是电气化改造主体工程之一,需要新建或改建电气集中联锁、继电半自动闭塞、接近连续式机车信号,可工区里都是些“生瓜蛋子”。为了确保施工按期顺利完成,他意识到必须要将年轻人培养起来,让他们成长起来。
如何培养人才?如何让他们独当一面?程建中思考许久。
“要在思想上求突破,培养他们的职业敬畏心,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明确掌握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作业流程,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信号工。”程建中说。
不久,工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气化改造施工顺利推进。施工中,五凤溪信号工区还做出一个“小发明”,新投用的ZD6型电动转辙机常常因为外表示杆旷动发生故障,程建中和职工们在刻苦钻研后,利用臂板信号机导线,制成弹簧片安装在转辙机上,起到自动消旷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故障。
正当工区蒸蒸日上时,却有人选择离开。原来五凤溪地理位置偏僻,职工回家难、买菜难、看病难。如何留住人?又成为程建中面临的新问题。他深知留人关键在于留心,为了留下好苗子,他给职工买来牛奶、面包等生活物资补充营养,打厚棉絮保暖,买冻疮膏愈伤……除了改善生活条件,程建中还在人才培养上倾注大量心血。
他以“自我发展”为培养思路,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引导大家主动思考、自主管理,注重发挥个人智慧和力量,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制订推进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自我成才。工区有位青工对未来很迷茫,是程建中一次次的谈心让他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区职工的工作态度从“不愿来”转变为“不想走”,程建中更是培养出了多名段先进工作者和十佳标兵。
后来程建中潜心于业务,笃志于传授,成为这个段的一名首席技师,并多次受邀参加成都局集团公司技能鉴定测试和技术审查工作。而他“站好本位、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如一粒种子深埋在五凤溪信号工区静待破土而出。
杜能化:树理念 建机制 促转变
1999年,杜能化接任五凤溪信号工区工长。到任不久,他就留意到程建中“站好本位、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已在工区生根。但他也发现工区人才培养缺少制度支撑,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具体方向。经过认真思考,杜能化提炼出了三项人才培养机制,即:夯实技术制、自主管理制和取长补短制。
“我们针对工区青工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结对子帮促学习,开展交流讨论会分享工作经验,大力营造互帮、互助、互学的浓厚氛围。”杜能化说,正如“站好本位、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强调的,信号工的立身根本就是“安全第一、技术为王”。
为进一步夯实职工业务技能,工区一方面结合日常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以岗位大练兵为载体,大力组织开展故障应急抢修演练,增强职工们的实操能力,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大家业务技能的快速成长,做到理论实践两手抓、两手硬。同时,先后建立修订了《工区绩效考核办法》《工区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工区还积极引导职工主动参与班组日常管理工作,将具体事务落到每位职工手上,并将奖惩制度融入其中,培养大家的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据杜能化回忆,三项人才培养机制离不开一个人——蔡家勇。蔡家勇是当年工区青工之一,他技术好积极性高,是个好苗子。三项人才培养机制推出后,作为青工的他感受最为深刻,常来找杜能化交流,将他认为推进过程中的不足一一反映,对完善三项人才培养机制起到很大作用。后来,蔡家勇也顺利走上了工班长岗位,继续坚守成渝铁路。
三项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落地,杜能化将“站好本位,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延续了下去,为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施凤梧:提素质 带队伍 争先进
2017年,施凤梧接任五凤溪信号工区工长后,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给了施凤梧灵感——为何不将多年来人才培养经验总结成一套标准化人才培养流程。于是他拜访历任工长,总结培养经验,最终以程建中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以杜能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根基,创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流程。
“五凤溪信号工区目前入路未满三年的青工占比超过60%,这套人才培养流程以迅速提升青工能力为目的,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让青工迅速在现场一线中成长起来。”施凤梧高兴地说。
首先,工区采取以“青”带“青”的方式,两两竞争,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其次,在工区管理方面出新招,一方面通过“争当优秀员工”“假如今天我是工长”等特色活动激发青工管理才能;另一方面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工班长兵头将尾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班组综合管理水平,并挖掘青工个人特长,鼓励青工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最后,工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青工定制成长日志,随时掌握青工成长情况,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有效推动青工逐步成长成才。
陶聂彪是此套人才培养流程培育的第一个青工。初来现场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让他难以适应。工区在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特意为他指派技术好的老师傅。而骨子里不服输的他也奋起直追,白天里练习实作,晚上学习理论,厚厚的一本《维规》被他翻得页脚发黄。积沙成塔,久久为功,如今他已能独当一面,同事们都认可的称成他为“年轻的老工人”。
据了解,此套人才培养流程推行后,五凤溪信号工区近3年向外输送4名工班长。 2021年,这个工区被成都电务段授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孵化园”。
我们相信,经过这三代成渝铁路电务人的不懈奋斗,这个人才“孵化园”将为推动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