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2022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活动正式启动

    6月28日,东莞市委组织部联合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虎门镇人民政府、寮步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2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才聚东莞,科创未来”科技企业引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采用“线上邀进来+线下走出去”的方式举办,线上邀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代表、有关高新技术企业、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等参与,分别在东莞市市民中心设主会场,在松山湖、虎门镇、寮步镇设三个分会场,重点宣传推介我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新一轮科技人才扶持政策,同期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企业赴成都、长沙等城市考察和合作对接,促成人才项目转化落地,为推动东莞产业升级,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启动仪式上,市府办二级调研员黄福泉表示,本次活动是市委、市政府诚挚邀请人才走进东莞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海内外人才以这次活动为起点,多来东莞走走,多向身边的朋友推介东莞,多到东莞寻找合作机会,成为东莞新时代创业发展的“合伙人”。

    香港科技园大湾区发展总监莫伟轩作视频致辞,他分享了香港科技园与东莞共同培育科技人才、初创科技企业的多年合作体会,了解到东莞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产业配套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土壤。在新的发展阶段,他期望与东莞深度合作,推动两地科技、人才及产业等高质量的发展,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

    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环境氛围不断浓郁。去年开始,东莞全力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全面打响“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口号,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重点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和各领域领军人才,并且系统推进人才安居、健康医疗、子女入学、创业服务等保障计划,努力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8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过20万人;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总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市创新科研团队53个;省领军人才14名,市领军人才109名,市特色人才444名,各类人才在东莞可以享受住房、医疗、个税等全方位服务,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显著。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将以爱才如命的诚意和更加务实的政策,广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将围绕科技领域前沿和产业关键技术重大需求,引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团队,给予最高1.5亿元经费支持;围绕创新链各环节“靶向引才”,扶持具有自主先进成果的海内外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为我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东莞市高层次人才引才工作联盟和大湾区(东莞)样机快速开发联盟在启动仪式上正式揭牌。引才联盟由我市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海外工作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单位自发组建,旨在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助的引才机制。同时,为深度发挥我市先进制造水平的领先优势,东莞一批科技创新水平先进和有创业帮扶情怀的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样机快速开发联盟,推动建设高效顺畅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搭建从创意源头到样品小批量生产的“安全、快捷、便利”通道,培育壮大新动能。

    活动还面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布东莞市科技企业项目合作需求,组织了来自浙江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20名人才代表通过项目路演的方式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本次路演面向全市开放线上会议,在松山湖、虎门镇、寮步镇设立分会场,共吸引了49家企业和风投机构线下参与并洽商,多个项目产生实质性对接,并有1个项目实现落户、1个项目达成落地东莞的明确意向。

    今年活动首次组织科技企业走出去招才引智。本月的18日-21日,市科技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已组织了一批科技企业赴成都、绵阳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产学研考察对接的引才专项活动,促进了一批人才和项目合作,其中电子科技大学与我市合作开展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已累计招引180名研究生到我市科技企业进行合作联培,不断为我市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下来,计划于近期组织我市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科技企业代表赴长沙相关高校院所进行引才对接专题活动,力促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成果汇聚东莞、转化落地,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