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企业为何要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科研新力量)

    为激发企业科研活力,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科技部在全国陆续建设了许多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它们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展开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同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培养企业的科研人才。企业为啥要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又能给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什么益处?来看看山东济南二机床集团的鲜活案例。

    ——编 者

    前不久,济南二机床集团迎来80岁生日。国有独资的二机床是国内锻压行业排头兵企业,这几年,连续赢得福特汽车美国本土4个工厂9条大型冲压生产线、2条落料线订单,名气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响。

    机床,是工业制造的母机,是生产机器的机器。作为国内冲压机床制造的领军企业,二机床在2015年获批建立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年来,他们收获些什么?

    没有应用基础研究,无法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获批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前,二机床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强、排名世界前列的大型冲压设备制造商,在汽车领域,更是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二机床的生产车间,四五层楼高的冲压机床正在组装,它们由横梁、滑块、底座等部件组成,每一步制造过程,对零部件的精度和强度都有严苛的要求。

    在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中,冲压是首道工序,冲压线负责将钢板冲压成型,形成凹凸有致、或硬朗或雅致的汽车造型,它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汽车生产的速度和成本。在这个领域,二机床曾是跟跑者,在他前面有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淀深厚的传统企业。“那时候,企业研发方向更多是跟随领跑企业,产品依靠性价比打开市场。”二机床技术中心副主任白玉庆说。正因为如此,二机床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拿下福特美国本土冲压设备订单,才成为企业从跟跑到并跑的标志性事件。

    下一步怎样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成了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企业再上一层楼的契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越发认识到,没有应用基础研究,就无法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负责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济南二机床集团副总经理张世顺说。

    经费自给自足,研发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

    2015年,科技部公布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二机床的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

    二机床从500余名研发人员中抽调了约80名精兵强将,组成主要研发力量。“以前大家都分散在各个研究所各自为战,国家重点实验室给我们整合企业科研资源提供了契机。”白玉庆说。实验室还引进多名博士生,提高了科研人才层次。

    人才有了,企业技术攻关的方向也进一步明确。智能化是冲压设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机床进一步明确和详细制定了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规划。实验室主任由济南二机床董事长张志刚亲自担任,从此,二机床在原有山东省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型机床技术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朝着先进智能的方向坚定前行。

    做研发的钱哪儿来?主要由企业自给自足,重点开展大型智能冲压设备先进关键功能部件技术、数字化仿真分析技术、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安全防护技术等研究,并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是一种集机、电、液、气、仪、能源和IT等多方面科技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多学科交叉是其主要特点,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和高水平运作,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跟踪国际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掌握系列核心技术,使我国冲压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张志刚说。

    实验室嵌入企业发展脉搏,二者共同成长

    成立两年来,实验室的不少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在市场发挥引领作用。

    前不久,济南二机床向来自9个国家的400余名用户展示了新成果:智能冲压设备及自动化送料系统、高速五轴加工机床和智能制造车间信息化系统。这些都是济南二机床瞄准国际市场高端需求、研发的代表世界最新智能制造水平的技术成果,也是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技,被国际市场认可和验证的成果。

    实验室的建立,让企业有了更多接触科技前沿领域的机会。二机床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15位知名学者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指导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实验室还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进行项目合作,借助院校力量提高研发水平。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让我们有了更强信心加大基础研发力度。我们也格外重视市场需求与应用基础研究之间的桥接,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嵌入到企业发展的脉搏中,两者同进步、共成长。” 张世顺说。

    通过对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理论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二机床为我国的高端冲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了我国冲压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但因为研究需要大投入、长周期,投入风险高,一旦项目失败,会造成企业长期负担。为此,他们希望得到国家财政更多支持。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