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仿佛折叠了时间,转眼间一年已过大半。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增多,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保险行业半壁江山的财产险行业化挑战为机遇,以逆势上行的稳增长成为全行业的信心之锚。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增速达9.4%,远超全行业保费增速。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达60亿元,同比增加约14亿元,创近年新高。其中,国寿财险更是以保费收入第一、增速远超市场、净利润第一的规模效益“双优”成绩单领跑非上市财险公司。
透视这份成绩单,不只是规模、效益“双优”,还有结构优化、成本优化,折射出这家公司高质量转型成效初显。在疫情反复冲击、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溯源其背后的增长逻辑,或许可以发现这家国字号险企行稳致远的行动密码。
0 1
规模、效益双优, 结构 、 成本优化的动力引擎
——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质量变革,坚定聚焦效益经营,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
上半年,财险业的马太效应持续放大——“老三家”保费增速均为10%左右,超过行业平均值;而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速仅为7.4%,不仅低于“老三家”,也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而聚焦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规模效益排行榜,则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马太效应作用下的两极分化。
上半年,位居非上市财险公司保费排行榜榜首的国寿财险保费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24.66亿元,保费增速也为双位数,达到12.43%,位居前八大主体第二位,远超非上市财险公司保费增速平均值,也高于行业平均值;净利润11.77亿元,稳居盈利榜首,再次验证了强者恒强这一马太效应。
而反观上半年亏损的20家财险公司则多为中小机构,且规模与保费增速呈正比,规模越小的公司增速也越低,弱者恒弱效应明显。
不只是规模与效益双双夺冠,国寿财险还有两项指标也颇为亮眼——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非车险占比41.71%,同比提升3.78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9.17%,同比下降2.73个百分点,降幅超过行业平均值。
这两项核心指标持续优化,折射出这家公司高质量转型效果已经显现。
透视国寿财险各项指标全方位优化的内在逻辑,可以看到以需求为导向的非车险产品创新,以效益经营为目标、以开源节流为手段的管理升级,所释放出的增长动能。
近年来,非车险业务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健康险更是在众多非车险类业务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财险业的第二大险种。
上半年,国寿财险共开发了7款创新型健康险产品,牢牢抓住了后疫情及老龄化时代人们健康保障需求不断释放这一时代机遇,也为其稳增长提供了动能。
此外,将非车险产品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也为国寿财险这家老牌险企增添了新生活力——行业首创海洋碳汇指数保险落地山东,宁波“稳业保”、台州“食疫无忧”、上海“冷链货物无害化处理保险”为中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创新开源的同时,国寿财险风险管控、“节流”降成举措也很给力——比如,紧盯高风险业务管控,持续加强人伤精益管理、车物刚性管控、涉诉前置管理;前置风险管控,以科技赋能推进“风险减量”管理,创新性解决保险行业灾害风险“看不清、看不全、管理难”等问题。
从成本管控方面看,紧抓关键环节,完善考核激励方案,突出效益经营导向,使得国寿财险的承保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这些有力举措最直接的效果表现就是上半年国寿财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73个百分点,实现承保盈利——在市场竞争激烈、赔付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见这家公司强劲的发展韧性。
刚刚结束的国寿财险上半年工作会议中提到的“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质量变革,坚定聚焦效益经营,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正是这一发展韧性的动力引擎。
0 2
服务优、效率高、体验好的逻辑成因
——注重强基固本,加快推进重点工程,持续深化转型升级,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近年来,以高频服务弥补低频产品的天然不足成为各家保险企业的共识与行动。国寿财险也不例外,其核心指标持续优化、消费者评价不断升级的另一个有力推手正是服务升级。
该公司上半年工作会议相关信息显示,在财险行业首次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中,国寿财险位列15家参评主体第一名;一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达到AA级,连续10个季度保持A类水平。
这表明,国寿财险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与肯定。
作为低频商品,保险如何增加客户触点、提升客户体验、赢得客户认可?从上半年成绩单看,国寿财险给出的答案是以科技赋能不断打磨服务的颗粒度,提升服务效率、服务体验。
比如,针对客户最为关注的理赔服务环节,上线理赔服务时效超时预警提示功能,优化“云端赔”各项功能以及人伤服务流程,升级改造新核心预核损模块功能,建立简易赔案处理通道,缩短万元以下案件结案周期,提升了理赔效率及服务体验,案件结案率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
除了日常服务快捷高效以外,许多重大灾害事件也有着国寿财险快速响应的身影——比如,有力应对四川芦山6.1级地震等14起重大灾害事故,快速响应东航坠机事故。
还有,未雨绸缪做好汛期应对,早在今年4月,该公司就开始部署防汛抗灾工作,制定印发大灾风险管理方案,上线“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平台,“安心防”综合预警信息推送超800万次,开展汛期防灾演练300余次。
这种快速响应的有力支撑是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提速。上半年,国寿财险重点领域九大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安心享”平台智能回访接通率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14倍,“安心保”推动电子保单覆盖率98.48%,“安心赔”实现家自车线上理赔办理率80.42%。
同时,通过举办“财宝节”“客户节”,开启直达消费者的数字化营销。
除了科技赋能服务升级以外,管理强基也成为国寿财险服务品质上下同步、整体提升的有力抓手。
今年以来,国寿财险深入推进大省强市战略、大中城市“强势崛起”工程、县域机构“千帆竞发”工程,加快创新机构试点和经验推广。
此外,修订分支机构管理规定,提升管理规范化、体系化水平;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开展机构高质量发展研讨、“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公开课等活动,持续激活机构发展动能,为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夯实了基础。
0 3
稳经济稳增长30条举措助国策纾企困解民忧的初心使命
——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透视国寿财险上半年成绩单,可以看到自身稳增长与服务稳经济的统一关系所释放出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国寿财险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年度行动方案,出台了《服务稳经济、稳增长一揽子举措》,以四个方面30项有力举措推动金融纾困政策落地,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从具体行动看,为助力实体经济纾困解难,打通企业复工达产的堵点,国寿财险加大了保证保险、责任保险、财产保险等产品的创新供给力度。上半年,该公司科技保险为54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保障98.95亿元;贷款保证保险支持1.4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26.25亿元;招投标领域通过建工履约类保证险为企业缓释保证金357.91亿元;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达520.78亿元。
同时,积极融入新业态、服务新市民。针对新市民家庭财产、新市民家庭儿童、上门服务人员、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较为突出的主要风险场景和人群,开发家庭财产、个人责任、教育责任、意外等专属保险产品,以专属保障供给增强新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国寿财险紧跟中央决策部署,农业保险为151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044亿元;“乡村振兴”保险落地25个省市,提供风险保障2040亿元;参与11个省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
此外,全力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7.49万亿元,参与巨灾保险项目9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16.5万客户提供绿色风险保障3.11万亿元;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海外利益提供保障153亿元。
以服务国计民生为己任,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稳经济大局中,国寿财险担当作为影响进一步扩大。《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了其服务“双碳”“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纾困解难、护航新市民新生活等方面的典型实践,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的“助力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
后记
精准把握服务“稳经济”与实现“稳增长”的统一关系
疫情加速了数字商业时代的到来。在这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速度”正成为企业跟上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始终保持增长的新动能。
透视国寿财险的上半年成绩单,从自身稳增长到助力稳经济,贯穿其中的正是“速度”——产品+服务快速创新,全力满足快速变化、不断涌现的新需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质量变革行动迅速,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服务国计民生、抗疫防汛行动迅速,彰显国企担当。
以变应变的“速度”让国寿财险保持了与环境同步进化的“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的背后,正是“扛稳责任”这一初心使命,使其精准把握住了服务“稳经济”与实现“稳增长”的统一关系,在服务国计民生的过程中收获了自身的创新发展——这一正向循环的增长逻辑为保险业走出转型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出路。
下一步,国寿财险将继续坚持“深化质量变革、聚焦效益经营”不动摇,强化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深刻把握国有金融保险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的丰富内涵和辩证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将着力以“忠、专、实”的作风,全力实现四个新突破——加强政治建设,强化“严”的氛围,在抓紧抓实持续整改上实现新突破;服务国家大局,突出“实”的成效,在彰显责任担当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变革改革,追求“优”的表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底线思维,破解“难”的顽疾,在控风险强合规上实现新突破。
新征程再扬帆,国寿财险在路上。
(新媒体责编:pl123456xx)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