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车云一体化将为汽车企业带来新竞争力

    9月2日-4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以“强信念 稳发展 开新局”为主题, 重点探讨产业政策取向,坚定产业发展信心,持续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安铁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陆梅等出席论坛。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汽车产业正在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代表,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出席“稳定产业发展的行动与规划”高层峰会,重点分享腾讯以数字化助力汽车产业升级加速的行动和思考。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
    钟翔平表示,汽车已演变成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智能汽车的命脉,云计算作为高存储、强计算、提高运营效率的支撑,将成为汽车产业升级的新生产力;其次,车企的商业模式正在重构,车辆的交付成为用户服务的新起点,车企需要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服务,通过车端、云端的紧密连接和数据驱动,不断创造更丰富的场景应用和服务;此外,智能汽车的落地应用,需要车、路、云等设施的协同发展,腾讯也加大在此方面布局,深度参与全国多地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落地,为行业拓展更多场景和空间。
     
     
    目前,腾讯智慧出行已经与40多家汽车企业构建了丰富的车上服务生态,落地车型超过 150款;在云端,助力超过100车企家和出行科技企业。钟翔平讲到,腾讯将持续做好数字化助手,专注自己所长 ,与汽车产业伙伴一起共建生态,助力产业发展,为用户不断带来更愉悦、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腾讯钟翔平。非常荣幸参与本届泰达国际论坛,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天津。腾讯作为产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我们与众多汽车企业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一方面我们提供数字化工具,有幸参与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向实体产业学习,以数实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是腾讯入局汽车产业第五年,我们从生态车联网起步,逐步与40多家汽车企业构建了丰富的车上服务生态;同时,我们助力车企建立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通数据流动通路,发挥腾讯的用户服务和生态连接能力,提升汽车品牌的运营服务能力。在这场汽车产业数字化变革中,腾讯专注自己所长,通过“车云一体”的模式,加速车企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共建生态,创造长期价值。
    今天,我也希望借此机会,结合腾讯智慧出行业务布局和自身实践,分享一些关于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心得和思考。
    首先,随着百年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能汽车成为各项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沿,科技创新凝聚效应愈发凸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成为加速汽车产业升级的新生产力,助力企业构建数字时代竞争力。
    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典型,一直以来都是钢铁、能源、制造、运输等大型产业发展的交汇之处;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等趋势发展,汽车产业与软件、信息服务、网络安全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云计算、车联网、芯片等国家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新高地。
    随着汽车逐渐具备感知、交互能力,它已经从交通运载工具,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在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汽车迭代周期不断缩短,以自我进化来应对需求的变化。
    目前,智能驾驶和智能化服务成为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行业正在从追求解决单一场景、过渡到车路协同和更大规模的群体智能化。随着各地自动驾驶相关产业规划和保障举措落地,高阶自动驾驶将大规模投放市场,对数据处理、算法迭代及IT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据要素和数据处理能力,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成为加速汽车产业升级的新生产力,助力企业构建数字时代新竞争力。
    这其中,腾讯也发挥自身在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积累和优势,联合伙伴做了一些创新实践和探索。不久前,我们与中汽中心开展了合作,在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验证、自动驾驶云等方面展开合作,协同创新。同时,我们也在上海开设了腾讯智能汽车云的华东专区,集成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能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云服务。同时,我们也与博世、梅赛德斯-奔驰、蔚来汽车、广汽集团等合作伙伴,在智能汽车云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提供高性能和稳定的云服务,加速汽车企业的创新迭代。
    第二,随着智能汽车市场不断成熟,产业数字化升级将成为长期主义,软件更新和服务升级伴随用车全生命周期,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转变为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为车企和用户创造新价值。
    从当前汽车市场情况来看,数字化体系和智能化产品相对领先的企业,护城河已经稳固建立。汽车服务用户的场景更加多元,汽车服务将贯穿用户使用全生命周期。通过云端和车端的紧密连接,企业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服务能力。
    在产品层面,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汽车已经在体验上实现了一次集体跃迁,不仅是技术和功能的刷新,同时也更加重视与用户的连接,打造极致的用户个性化体验。腾讯自2019年开始,与车企共建生态车联网,不断通过用户服务和生态连接能力,与车企一起,提升座舱内用户服务体验。
    例如,我们打造的新一代场景引擎,可以将车端对场景的实时感知,与云端的AI和数据能力相结合,让用户更便捷的了解周边环境和服务信息,并通过多模态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沉浸的探索体验。同时,腾讯提供的云端车载小程序框架,让车企可以快速、低成本、轻量化的引入丰富的生态服务。微信小程序生态有超过320万服务提供方,随着车端和云端更加紧密的连接,用户也可以在智能座舱内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内容和服务。
    在服务层面,用户服务正成为一种长期关系,涵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运营体系。汽车品牌正在与用户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用户驱动运营,同时反馈到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环节的不断更新。
    不久前,腾讯与一汽-大众联合打造了业内首个游戏化、探索式的云展厅,运用了腾讯云渲染、数智人等AI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探索、游戏化社交互动的服务体验。未来我们将进入虚实结合、万物互联、软件定义的时代,腾讯在游戏、地图、用户服务等领域的能力,也将为用户带来更有趣的驾乘体验,为车企创造更丰富的场景连接。
    第三,汽车企业向出行服务提供方角色转变过程中,将与交通、能源、城市等更广泛的产业领域深度协同。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为汽车企业服务拓展新场景、开启新空间。
    不仅汽车正在成为智能终端,道路也由基础设施向数字通路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是数实融合的典型场景,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随着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模式的进化,我国正在推行先导区模式,进行智能网联技术试点示范,从车路协同向下一步的车城联动迈进,汽车、交通和城市的智慧化发展迎来深度融合新阶段。
    在车端,智能汽车在不断增强感知、计算的能力,通过车云一体的模式,连接数据生态、算法生态、应用和服务生态,不断拓展服务场景和功能。
    不久前,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强调了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性。目前腾讯也在积极参与全国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在深圳的5G智能网联交通测试项目中,腾讯也在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打通车、路、云、网、端五大场景,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创造条件。
    在路端,腾讯与各地交通和城市部门也在展开合作,推行泛V2X的概念,充分利用已有的感知设备和通信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新旧融合”,助力传统基建联网、上云,并结合腾讯丰富的服务触点,以小程序、App等多种形式,实现车、路、云、网的信息闭环。
    天津(西青)车联网先导区,是全国第二个、北方唯一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车联网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当着先行军和探索者的角色。腾讯从2019年起深度参与天津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目前已经落地了18个重点场景、细分101个车联网应用场景,与天津车联网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下一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在云端,我们提供智能网联开放平台,向下连接开放引擎,向上服务业务应用,让各类出行服务提供方更便捷的接入,不断丰富生态和拓展用户服务场景。深圳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中,也鼓励建设道路和交通场景仿真模拟平台,对自动驾驶进行仿真测试和技术验证。腾讯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TAD Sim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不仅与汽车企业开展合作,也与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测试验证机构深度合作,加速自动驾驶和未来智慧交通的落地应用。
    综上所述,技术驱动下,车云一体化将为汽车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力;市场驱动下,数字化工具将不断刷新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产业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数字化连接将为汽车企业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在汽车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之时,腾讯将持续做好数字化助手,专注我们所长,提供我们的自研技术和服务经验,与汽车行业的伙伴们一起,共建生态,助力产业发展,为用户不断带来愉悦、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