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大疆全球总部——大疆天空之城于9月正式启用。奥雅纳提供结构、机电、幕墙、交通、可持续及消防等一体化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历时6年建造,打破传统办公空间理念,以工业级精度营造空中创新社区。
© Zhangchao
大疆天空之城,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建有东、西两栋超高层塔楼,楼高分别为213米和195米。"漂浮"的建筑形态与大疆无人机的产品概念完美契合,营造出富于科技创新精神的"未来世界"。
解构 | 悬浮的天空之城
建筑仅核心筒落地,办公及研发空间"附着"于核心筒之上,形成不对称悬挂体。设计团队为项目建立了带悬挂层的支撑框架筒结构体系,构建基于强壮核心筒的传力逻辑,通过模型计算分析,确保传力过程和结构变形安全可控。奥雅纳采用多道防线的支撑+框架结构体系,为核心筒结构增加"支撑",提高其承压和抗侧力能力,实现框架和支撑系统共同工作的抗震多道防线设计。
每个悬挂体顶部设有4层高大桁架"悬挂盒子",使大楼的部分竖向力通过吊柱往上传递给悬挂层的箱体,再通过悬挂箱体的桁架传递给落地的核心筒,帮助办公区块安全地"附着"在核心筒上。设计团队采用"主要传力桁架"+"次要空间钢架"的方式进行结构布置。4层高的"悬挂盒子"被打造成室内无人机试飞空间,为大疆提供量身定制的测试环境。作为重要的传力区域,"悬挂盒子"外露的V形钢结构桁架勾勒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语言,实现力与美的共融。
拉索桥·又轻又稳
一架长90米的连桥飞架百米高空,连通东、西塔楼。项目选用拉索桥形式,突出连桥轻盈的建筑效果。奥雅纳对连桥进行CFD仿真分析和风工程的专项设计,做到又"轻"又"稳"。考虑到人们行走于高空连桥时对振动的敏感性,设计在满足规范对于室外天桥的人行振动舒适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TMD减振配置,提升通行舒适度。
外露结构·防腐防火
奥雅纳详细区分室内和室外构件,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防腐保护系统,并且依据耐候性要求对底漆、面漆和整个防腐涂料系统进行了严格要求。对结构防火保护进行了创新方案设计,采用先进的室外火灾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构件尺寸、受力形式、防火保护层设置等多种因素,满足结构外观效果和气候耐久性要求,也便于后期保养维护。
舒适灵活 | 面向未来的办公空间
大疆天空之城创新性的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减少了内部空间立柱,营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跨度无柱办公及研发空间。同时,奥雅纳利用3D数字技术辅助设计,高度整合大楼机电系统,实现高效与美观。
高性能的幕墙设计
大堂采用全超白高通透的SGP夹胶玻璃,融合采光顶与立面不锈钢框架一体化设计,与核心筒区域的竖向不锈钢线条相得益彰,凸显建筑的未来感与科技风。办公区域采用低辐射、高透光的超白Low-E镀膜玻璃,实现高效节能的舒适办公环境。在无人机试飞区,采用耐撞击性、透光性及隔音性更优的幕墙玻璃,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研发空间。幕墙团队通过特殊技术处理,巧妙呈现"雨幕原理",使得悬挂体防水性能得以连续。
高效节能的垂直交通
项目创新地采用了智能双子电梯系统,提升核心筒的效率和有效建筑使用面积,在炫酷的造型内,典型办公层得房率达70%以上。奥雅纳通过人流仿真模拟,分析不同高峰期的电梯使用效果,推荐最佳人流组织策略。在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减少非高峰期电梯能耗。
善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大楼所有办公、研发区域均设置于悬挑箱体的外区。奥雅纳充分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建筑物理分析方法优化体量布局,结合机电系统和幕墙设计,提升功能区域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效率,在塑造建筑美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需求。
节能低碳 | 赋能可持续社区
此外,项目采用先进而高效的设备系统及运营策略,通过冰蓄冷、高效水泵变频+智能控制、低流速+低局阻的水管和风管、高效率LED灯具、电梯能量再生技术及分区分项电量独立监测和计量等节能措施,令大楼在具备很好使用品质的同时降低碳排。
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建筑,除了要解决建筑本身的工程和使用问题,也须积极回应其与环境和社区的关系,使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奥雅纳将室外机电设备整合进核心筒内,通过技术和仿真研究确保整合设计后的设备运行效率,实现对地面影响最小化,释放更加宜人、友好的公共空间。
大疆天空之城描绘出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办公场所,将汇聚并驱动企业的创造力量,成为无人机领航者大疆的创新核心。作为大疆在无人机应用前沿的合作伙伴,奥雅纳与业主、建筑师及其他伙伴团队紧密合作,用创新理念、前沿技术和工匠精神,助力打造大湾区新地标。
关于奥雅纳
奥雅纳致力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17,000 名设计师、顾问和专家,项目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建,以非凡创意、先进技术和严谨务实塑造更美好的世界。奥雅纳在中国已有45年的发展历程。自1976年在香港设立东亚地区总部以来,我们陆续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重庆等地开设分支机构,项目经验横跨建筑及大型基础设施等建筑环境各个领域,并拓展至区域或城市范畴规划、策略管理咨询以及数字化服务等方面。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