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新道科技“对标产业一流 用数智力量赋能新专业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说明会召开

    9月24日,新道科技“对标产业一流 用数智力量赋能新专业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说明会在云端召开。

    会上,新道科技五位专家聚焦新商科、新财经、区块链、新工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分析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变革趋势,阐述了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背景下院校专业升级与改造方向,分享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与案例。

    陶磊表示,技术之变引发新专业、新标准、新方向的人才之变,传统商科转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教与学关系定位,人才的思维培养,人才培养的道具、形态、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介绍,面对新商科不同专业的发展要求,新道科技从认知实践、基础实践、数智实践、综合实践以及证书等不同层面提供课程、平台与服务。

    随后,陶磊介绍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对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分享了新道科技通过数字营销综合实践平台、新媒体营销以及营销大数据、数字营销工程师证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工商管理大数据实训中心助力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内容。同时,新道科技通过数智商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全景数智商业,满足院校实践、实习实训的需求。

    张娜娜认为,数智转型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命题,新技术驱动会计服务职能升级,要基于中台技术实现实时会计,构建智能财务服务体系。同时,大数据时代财会人员需要掌握新场景、新知识、新工具、新素养四方面能力。她分享了大数据与会计/财管(职业专科)、大数据审计(职业专科)、会计信息管理(职业专科)、会计事务(中职)的课程体系以及新道科技相对应课程内容。

    张娜娜表示,产教贯通是校企双方持续性社会化学习的过程,用友、新道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师生多方利益共同体,打造了面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综合实训体系、面向大数据与财管专业产教融合综合实训体系、面向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综合实训体系、面向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产教融合综合实训体系,并打造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实训教学空间,利用虚仿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搭建区域细分特色行业数智体验馆。她表示,新道科技将携手用友百万级客户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持续优化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打通数智人才培养新通路。

    关晓蕾在演讲中表示,金融行业面临数智化转型,转型主要方向是金融科技,区块链结合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业数字化升级中举足轻重,并且金融科技应用人才仍处于供需失衡状态。新道科技把数智融入教学、把场景融入课堂,打造了金融科技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她介绍了Python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数字化营销、区块链金融、金融科技•专创融合课程等系列课程,表示新道科技首创区块链全域学习方法论,并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数字金融产业学院等形式与院校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商业学校等多所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

    周海伟表示,工业互联网将助力中国“新一代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但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人才需要具备IT+OT、工管融合等能力。他介绍,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4年被工信部授予国内跨行业跨领域的十大双跨平台之一,依托“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新道科技围绕工业互联网人才能力模型,构建产学研用培养体系,培养技术、业务、数据相融合、学科交叉工管结合、上下贯通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新道工业互联网数智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能帮助院校推进工业互联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打造工业互联网特色优势专业群、突出产业需求打造高质量课程、进行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助力院校高水平双师团队建设、提供工业互联网产学研服务。随后,他分享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合作案例,介绍了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中等职业院校中的智能制造创新工场的合作模式。

    赵栋在演讲中解读了职业教育新专业中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能力要求。他表示,新道科技把用友服务企业的案例、场景、平台、数据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部门进行教学化、能力化赋能高校。

    随后,他详细介绍了用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案例,以及把案例融入校园的过程和课程体系,分享了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典型案例。赵栋阐述了高校新专业的解决思路:依托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输出产业案例、产业场景、产业数据、数智技术,提炼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内容,根据院校特色,帮助学校修改人培方案、制定解决方案、提供解决方案,与院校携手共建新专业,培养数智人才。

    未来,新道科技将持续创新,对接职业岗位场景,把产业最新技术和最新案例融入到院校中,助力院校进行新专业建设,推动院校专业升级和改造,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用产业和数智力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