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未来,政信金融将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疫情进入第三年,疫情对经济的“后遗症”正在显现,有人说,2022年或许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听到这话,阵阵“寒意”令人“瑟瑟发抖”。回顾中国经济上半年,“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运行的波动超出预期。尽管从全球看,中国经济表现优异,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

    那么作为政府基建投资的抓手,城投平台又将担何大任?今天,我们对话政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岳鹏先生,共话城投平台如何托底地方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4.png
     

    问:您如何看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波动?下半年经济运行又将要面对怎样的挑战?

    政信岳鹏:进入2022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艰难复苏。从全年的经济情况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上半年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整体GDP增速仅为2.5%,如要完成既定全年5.5%的增长目标挑战极大。上半年我国也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在政策刺激作用下,5月份经济止住下滑势头,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7月份继续回升,但仍然有小幅波动,表明国家经济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如何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宏观政策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

    问: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城投平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政信岳鹏:地方经济治理贯穿五维治理,即空间治理、资源治理、结构治理、理念治理、成本治理,而在地方经济治理体系当中,城投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从国务院对于城投平台的定义来说,城投平台由三个关键词组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职能决定着城投平台对于地方投融资的影响。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定义为: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官方首次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明确定义,突出了融资平台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职能。

    其次,在地方的整个运营体系中,资金运行一般采用“资金大循环模式”,就是在地方政府统一决策和部署下,将财政资金、土地开发和平台公司作为一个综合运作体系。可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第一家成立开始,一直致力于通过银行借款、债券发行、PPP、产业基金等方式,解决地方财政不足与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矛盾,并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抓手,进而极大促进了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问:城投平台托底地方经济的底气?

    政信岳鹏:从今年下半年的政策可以看出,要想牵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政府投资是能够带来多效作用的选项,其中以项目为“抓手”,精准发力,对各地经济形成实物工作量是托底经济的利器!究其原因,这些项目对于刺激GDP增长是最有效的,比如基建,特别是新基建能够为经济发展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带来的巨大乘数效应能够有效拉动GDP增长。

    在盘活“资源、资产、资本、资金”,把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资金的过程中,作为承担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城投平台聚焦在政府鼓励的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补短板、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存量资产盘活等,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关系民生大事方面,国常会提出“保交楼”的口号,但是地产企业资金处于“水深火热”的煎熬中,这个时候,城投公司成为助力“保交楼”的主力。举个例子,据媒体报道,国企某城投将通过与恒大深圳公司合作,为合作项目提供从工程建设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支持及服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准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为“保交楼”保驾护航。近期,已有多家城投平台宣布表示,将配合有关方面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金融支持相关工作。

    伴随时代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地方城投平台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定位将从建设主体逐渐转变为国有资本经营主体和国企改革创新主体,区别性地发展成为资源配置平台和产业经营平台,将在经济发展、引导创新和服务民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完成“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者之间的转化需要很多条件支撑,尤其是需要顶层的专业技能、顶层设计及政策法规的把握。政信产业联盟的存在,正在助力从顶层设计上将资源变成资产然后协同金融机构去完成社会资本的融资。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