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青岛城运海汇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
伴随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难问题成为诸多电动汽车车主心头上的“焦虑”,尤其是在北方的低温环境下,大幅缩水的实际续航里程让远途出行的车主们更为担忧。然而,受制于动力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难以提升,充电桩、换电站等补能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更显得尤为关键。
2023年春运期间,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3℃的极寒环境中,由青岛城运海汇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温充电桩火出了圈。作为国有企业,青岛城运海汇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漠河、郑州、泰安等地在建或运营有充电站项目,在青岛市内更是布局有105座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充电终端1635个;13座社会公共充电站,充电终端345个。
针对车主们普遍关注的充电服务问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企将有何措施?火遍漠河的“青岛造”充电桩背后又有何故事?今天,《人民交通》邀请到了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青岛城运海汇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听他为我们一一讲述。
记者:李董事长,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是中国交通运输能源科技领域的重要先导企业之一,请您就集团的发展,以及集团在中国交通运输能源科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作一些简要介绍。
李青: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隶属于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近年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践行“智慧+绿色”出行理念,更新新能源公交车758部,淘汰报废传统能源车辆935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相当于每年新增超万亩森林面积,让市民享受到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舒适生活体验。
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是城运控股集团不断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质业务的成果,更承载着城运控股集团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培育新动能、孕育新活力,科技赋能岛城市民绿色出行的殷切期望。成立近两年以来我们积极彰显国企担当,在加快充电站建设上体现“新基建”的战略,在公交充电站对社会开放上贯彻“惠民生+市场化”的理念,在打造充电聚合平台上展示“科技赋能”的高度。
近年来,集团在国交通运输能源科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践行国企责任,将公交专用充电站面向社会开放
成立近两年来,能源科技集团发挥国企担当,紧跟国家、省市政策及新能源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解决新能源车辆“充电难”的问题,城运能源科技集团从2021年8月开始逐步将公交专用充电站面向社会开放,私家车、网约车等社会车辆可与公交车“共享”充电设施。截至目前对外开放的充电站共达到66座,作为公共服务型企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公交出行需求的同时,还要解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的完成。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开发“青岛城运快充”APP,让市民享受到便捷充电服务,为社会新能源车辆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牵头组建青岛市充换电产业发展协会
自国家将新能源充电设施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以来,青岛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智能高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相关企业开拓发展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市场规模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青岛市七家规模较大的充电服务商在2022年年初提出了组建协会的倡议。通过青岛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市发改委等部门悉心指导,经过半年多的酝酿筹备,青岛充换电产业发展协会于2022年6月16日成立,城运能源科技集团被推选为会长单位。协会共有30家青岛充电运营商等相关行业内企业,覆盖了青岛市充换电产业的设计、生产、制造、维保、服务等各个领域,本着“打造聚合平台,赋能岛城市民绿色出行”的理念,通过行业自律、联合攻关、技术交流、政策推动和产品推广等活动,建成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充换电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促进青岛市充换电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更健康、更规范、可持续、规模化的岛城充换电产业发展态势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这是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交通运输能源科技领域做的一些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碳交易市场、光伏发电项目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力争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能量。
记者:据我所知,贵集团辖下的城运海汇德漠河充电站现在是国家车辆耐寒实验重要户外场地。推动极寒环境下充电设备整机余热循环使用技术研发运用是推动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请您谈谈这个充电站在这方面的独特地位及其近些年来的突出探索。
李青:如您所言,作为国家车辆耐寒实验重要户外场地,漠河主要服务于全国新能源车辆冬季的耐寒测试,每年冬天,漠河林业局都会迎来数以百计的新型号纯电动汽车。很多厂家为了完成实验,甚至自带充电终端,结果往往车耐住了低温,充电终端却“罢工”,导致实验无法继续。
为了让更多新型号纯电动汽车尽快投入市场,推动绿色低碳交通发展,作为青岛市充换电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单位的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所辖的城运海汇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接受了这批低温充电桩生产、施工、安装的挑战。
青岛城运海汇德新能源是由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与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城运海汇德漠河充电设备使用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寒带充电技术,具有体积小、易安装、耐低温等特点。针对极寒天气,城运海汇德专门研发整机余热循环使用技术,利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在设备内部循环使用以保证充电设备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在电缆方面,采用超柔线缆,保证低温状态下电缆处于正常状态,通过设备整体的环境温度控制技术使充电终端的最低运行温度,从-40℃下降到了-55℃,并将低温部件的国产化率提高到了95%以上,为提升国内自主制造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1月,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温度达到-53℃,刷新了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青岛造”充电桩经受住了严寒考验,创造了国产充电设备超低温运行的纪录。令城运海汇德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享誉全国。1月15日正式上线运营后,包括人民日报、学习强国、青岛日报、齐鲁晚报、青岛晚报等在内的新闻媒体报道共计约10余篇次。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指引下,青岛市对实体经济的帮扶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车用充电站的建设和普及也成为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的路径之一。城运能源科技及所辖各公司始终致力于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设备制造相结合,进一步打破技术壁垒,努力将“青岛制造”升级为“青岛智造”,让青岛充换电产业的发展成果在全国内共享。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