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3日公布的“2017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城房价同比涨幅全面回落,15个热点城市连续2个月房价环比止涨。业内专家表示,楼市调控效果持续显现,这也与各地严查各类“加杠杆”的金融产品有关。
热点城市房价下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9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从环比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全部下降或持平;从同比看,涨幅均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个百分点之间。
刘建伟表示,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降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一线城市已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下跌态势,充分说明当前房价下跌信号不断趋于清晰。其他城市包括二线和三线城市,后续也会逐渐步入整体小幅降价的行列之中。
二手房方面,业内人士称,“相比一手房,当前二手房市场降温更明显。一手房因为此前预售证就已有很严厉的管控,所以降温已较早出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日前称,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效果在逐步显现。一线城市房价经过调控以后,现在市场预期比较稳定,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有力遏制。
楼市“去杠杆”有序推进
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不断发力的同时,近期楼市降温也与各地严查各类“加杠杆”的金融产品有关。同时,各地银行也在积极落实房地产调整信贷措施、加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杨科伟认为,房地产市场是金融去杠杆重要环节之一。近期,北京、南京等城市相继发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消费贷”、“经营贷”、“房抵贷”等资金流向,广州更是暂停发放金额超100万元或期限超10年的消费贷。在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的过程并不可逆,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重点加强“首付贷”、“消费贷”等资金监管,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央行《2017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趋缓。在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控房地产行业信贷、收紧房企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前一阶段房贷增速上涨过快的状况有所缓解,房地产贷款的增速和占比同步下降。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22.8%,增速继续比上季末降低1.4个百分点。
关于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从全球比较看,中国还不算高,但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提醒大家注意,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
“国内市场,去杠杆将在2018年继续推进,但必定是一个渐进且可控的过程。”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部主管谢晨说。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随着楼市调控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未来租购并举等调控政策将助力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避免楼市大起大落。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与此前政府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政策基调一致。”谢晨表示,由于政策及金融工具创新的支持,房屋租赁业务在未来几年将获得实质性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称,“将租赁提升到与出售同等的地位上来,并以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作为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点方向。”
今年5月以来,住建部等多部委印发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条例和通知,并选取了12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夏丹表示,目前,多个城市已积极响应。未来一段时间,地方层面将跟进出台一系列支持住房租赁建设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供地等方式,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脚步将明显加快。
对于房企来说,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要把握政策的主基调,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积极回应居民自住需求,提高居住产品的品质感、生态性。围绕满足自住需求,合理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同时,立足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夯实,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展住房租赁业务,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