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辞职下海的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60号租下苏宁第一家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
对于时间来说,一个人、一家公司,都不过是沧海之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吞没。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人遗忘,无数迅速崛起的公司又迅速消失,但这个仅仅200平米、几个员工的小公司“苏宁交家电”,却在28年后依旧安然伫立,甚至还成为了世界500强之一、拥有25万员工的大公司。28年,可以让一个少年成长为雄姿英发的青年,那么曾经的“苏宁交家电”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时间给了我们答案。
自苏宁成立初期,张近东就意识到,光把商品卖出去是远远不够的,商品的配送、安装、售后才是重中之重。但当年的空调行业,全国的生产厂家不过10多个,年产量只有区区24万台,空调属于紧俏商品,整个空调市场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哪怕手里握着钱,都不一定能够买上一台空调回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完全处在主导地位,这样的卖方市场年代催生了一个“重销售、轻服务”的市场环境。
但张近东却不这样认为,他早早就认识到了物流、配送、服务等全流程的重要性。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仓储又是物流尤为重要的一环。上世纪90年代,物流是整个家电零售行业最头疼的问题。而且当时苏宁的主营业务是空调,每到销售旺季,物流问题就更加突出。张近东暗下决心,绝对不能让仓储成为苏宁不能承受之重。于是,他亲自开车在南京市郊东奔西走十几天,最终确定选址,1997年,苏宁江东门第一代物流基地就此诞生了。
与仓储类似,苏宁的配送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早年创业期间,几辆人力配送三轮车、几个工人就构成了苏宁物流最初的模样。张近东还与他们一起上门安装、送货。
这些车、这些人构成了苏宁的上门服务,这是苏宁留给顾客的最初印象。毕竟物流品质高低、用户体验的优劣,说到底要靠配送人员的素质来衡量。这支身着统一服装、遵守统一要求、以用户体验至上的铁军,就是苏宁物流的核心。
也就在那时起,张近东就提出了军队般严格的“四不”规定:不吃用户一口饭、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抽用户一根烟、不收用户一分钱。要知道,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主动上门送货安装已属不易,更不用说这些对消费者如此用心、对自己又如此严苛的服务规定了。苏宁物流的品质服务由此可见一斑。
1993年,苏宁在南京已经有300多人的专业服务队伍,随着口碑的沉淀、订单的增多,一辆辆人力三轮车被这些小货车取代,苏宁物流开始走向更远的地方。
再后来,越来越意识到“物流体系强弱直接影响零售企业销售与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张近东逐渐将对物流体系的布局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的高度,他将大量的精力与物资用在物流的建设上,苏宁物流逐步开启自己的迭代升级之路。
时间回到2018年,从第一代物流基地到如今的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智慧物流技术的行业标杆苏宁云仓,再到去年双十一期间在上海上线的国内最大AGV机器人无人仓……苏宁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将智慧仓储做到新的高度。
目前,苏宁物流拥有仓储合计面积合计达735万平方米,拥有13个全国物流中心、47个区域物流中心、465个城市配送中心、23416个末端快递点,同时依托全国门店,8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服务可直达100%县镇用户。
除了仓储,在运输与配送方面,苏宁物流更是发力不少。
干线运输方面,今年5月,苏宁物流启动无人驾驶重卡测试。这辆名为“行龙一号”的苏宁物流无人重卡主要解决苏宁物流园区到物流园区的干线运输和园区内的自动驾驶问题,而苏宁也是国内首个在物流园区和高速场景测试无人驾驶重卡的电商企业。至此,苏宁物流在干线无人领域实现了突破。
配送方面,苏宁物流针对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造的无人车“卧龙一号”,可以实现恶劣天气以及夜晚的24小时配送,真正做到了全天候的服务。其于今年6月16日在北京实现常态化运营,苏宁也由此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常态化运营无人车的企业。
针对乡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苏宁物流利用无人机物流做了多种尝试,仅仅2017年苏宁物流的无人机就成功完成了两次实景派送。无论是在浙江安吉创造的15.06公里飞行记录的首飞,还是在安徽的3条航线同一天多次实景派送,苏宁物流的无人机都做到了精准、迅速、安全。
从仓储到干线运输到末端配送,至此,苏宁实现了“仓运配”全流程无人化闭环。
回首苏宁物流28年的发展,打造物流“仓运配”无人化闭环,苏宁是认真的;利用科技赋能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物流生态系统,苏宁也是认真的。每一次探索的背后,不仅有苏宁想把物流做好的决心,更有苏宁物流为加速中国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而做出的努力。
从第一代物流基地到苏宁云仓、AGV机器人无人仓,从小货车到无人重卡,从人力三轮车到无人机和无人配送小车,几张新老照片的对比就生动描绘出了苏宁物流28年来的发展历史。而苏宁物流发展史更是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史的缩影,在历史的洪流中,它将探索与创新的品质深深烙印在骨子里,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