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fo很忙,忙于回应各种传闻:从卖身滴滴,到北京总部“人去楼空”,再到被指利用GSE币融资。 就算ofo对于上述传闻一一否认,还是没有缓解市场对其资金链困境的担忧,以及网友纷至沓来的控诉:“凭什么误导我们买年卡?”“资金不够,就让押金变余额?”“公司资金链出问题,还用这种手段透支用户信任?” 就近期传闻及用户反映的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向ofo了解情况。但ofo的公开客服电话一直无法拨通,正和部分用户反映的情况一致,而ofo相关人员也未在发稿前回复记者的问题。 1 ofo否认利用GSE币融资 关于ofo最新的传闻是其利用GSE币融资。 9月24日,有消息人士对区块链自媒体Bianews透露,ofo已于7月利用数字货币GSE为自己进行了一轮融资。该消息人士称,ofo官方人员找到他们,他所在的Token Fund(泛指“数字资产投资基金”)认购了约600ETH的份额,部分员工也以个人名义参与了项目募资。 该消息人士还表示,双方接触期间很少提及GSE,大多以“小黄车的币”代称,并预计GSE此轮募资总额可能在10000ETH级别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GSE Network于2018年初在新加坡注册成立,致力于为共享经济量身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使消费者、供应端以及各类生态参与者共享经济网络成长价值。 GSE官网显示,ofo是GSE Network的战略合作伙伴。在GSE官网的团队成员中,有多位来自ofo的老员工。 针对这一报道,9月25日,ofo小黄车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个别媒体昨日晚间发布题为《ofo与GSE关系之谜:传ofo利用后者为自己融资》的不实报道。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的情况。 ofo指出,文中“ofo这轮募资就是骗钱,因为ofo没钱了”等说法,是无稽之谈,且是对ofo品牌和商誉的恶意诋毁。 2 退押金窗口有“陷阱”? ofo以一则澄清声明,使“发币续命”的传闻告一段落。 只是,ofo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多位网友在ofo小黄车官方微博针对“ofo利用GSE进行融资”不实报道的声明下留言控诉ofo,称其“误导消费”,“透支用户的信任”。 实际上,大多数的控诉都围绕“退押金难”问题。 网友“是Unico的西风”表示ofo“把押金不经消费者同意私自变成年卡,以繁复手段阻止余额退款”。 网友“1fuNNN”称被误导买年卡。 网友“happy欢欢T”则反映“App上没有退押金入口”。 一系列控诉向ofo袭来,究竟是怎么回事? 《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通过ofo共享单车APP退押金时发现,退押金入口是存在的,只是极为隐蔽。 ▲标红处为退押金入口
网友“JarvanQ”表示,在支付宝中交押金后,却发现自己为“免押金用户”,APP中的“退押金”还是灰色字体,小到无法察觉。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操作中也发现,和网友描述一致,退押金按钮是灰色字体,点击后需要操作4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极易误点击领取“福利”的按钮,导致退押金失败,且“退押金”按钮和文字是灰色,“领取福利”一类的按钮则是明亮的黄色,且设置在人们习惯点击确认键的右侧。 事实上在9月初,就有多位用户向媒体反映,由于ofo误导消费,自己被迫购买年卡,且年卡无法退款。目前,从网友的回复来看,本想退押金却不小心购买年卡的用户还有不少,退款要求也没有得到解决。 有律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倘若用户确实能证明是非主观意愿消费,可以向平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或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寻求帮助,ofo方面应尽到提示、说明的义务。 3 资金不够押金来凑? 除了“押金变年卡”,还有不少网友反应“押金变成余额”。 网友“张张敏min”在留言区要求ofo方面将“押金变成余额”的事说清楚。网友“一燃易炸裂”也表示,“上个星期我的押金被充进余额里了”。 这是用户自己的操作失误吗? 《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到了网友“张张敏min”,该网友告诉记者,并不是其操作失误,是ofo自作主张把押金“变成”余额,“我也是20天前刚刚知道有99元的押金”。 该网友还表示,据其了解,有不少用户的押金无缘无故被充值到余额,“你关注ofo的微博吧,至少一半的用户”。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试图联系ofo方面了解情况。但当记者通过公开客服电话联系ofo方面时,发现该客服电话一直提示等待人数较多,无法拨通。而ofo相关人员也未在记者发稿前回复相关问题。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认为,共享单车等电子商务经营者将所收押金、预付费挪作他用,是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已经涉嫌消费欺诈。 肖锦阳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而ofo在通知不到位的情况下,将押金、预付费挪作他用,涉嫌欺诈。 4 现金流困境引发连锁反应 事实上, ofo近期因资金问题还引发了裁员、“贱卖”等一系列风波。 虽然ofo方面对外一直否认,但是其“卖身”的消息还是不断涌现。8月3日,据凤凰科技报道,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接近尾声,与此前传闻不同的是,这次是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而界面新闻得到的消息则是,ofo“卖身”为真,但买手名单中没有蚂蚁金服。 对此,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发朋友圈称“是假新闻”,还表示“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 在此之前,ofo小黄车官方微博已辟谣,称ofo和滴滴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言论皆为不实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至今,包括两轮战略融资在内,ofo一共获得了12轮融资。IT桔子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3月,ofo估值为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而如今,ofo坏消息频出,在分析人士看来,根本问题在于现金流吃紧。 今年3月,ofo共享单车CEO戴威通过资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全数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5月下旬,ofo还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 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并开始全面从海外市场撤退。有消息指出,仅7月中,ofo就先后从澳大利亚、德国及美国的部分城市退出。 最近,ofo小黄车北京总部“人去楼空”的传闻也闹得沸沸扬扬,矛头直指裁员。但ofo方面辟谣称是租约到期。 另外,ofo已卷入多起诉讼。浙江法院网上公开信息显示,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百世物流”)将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起诉至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法院。开庭公告显示,此次百世物流起诉ofo的案由为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 此前,小黄车供应商上海凤凰将ofo告上法庭,称经双方核对,ofo有6815.11万元的货款尚未支付。上海凤凰除要求ofo支付货款外,还要求其赔偿逾期违约损失186.52万元,及支付原告律师费、担保费,同时承担案件受理费、保全申请费等诉讼费用。 有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共享出行被视作又一流量入口,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团战”,美团吃下摩拜,阿里扶持哈罗,滴滴复活小蓝……只有ofo目前独木难支,“卖身”几成定局,只是花落谁家、能否有个合理的身价尚待洽谈。 |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