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5月美团宣布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并开放配送平台后,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口碑日前也宣布,旗下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
业内人士认为,即时物流品牌的独立将首先改变平台整体的接单量,通过接入商家等第三方平台,外卖配送人员势必能够获得更多订单。
不过,对饿了么口碑而言,其在将“蜂鸟”独立出来、加紧布局即时物流的同时,也面临来自美团配送、京东达达,甚至顺丰等快递企业的竞争。未来若更擅长配送服务的快递公司加大在即配领域的布局力度,整个市场格局或许还存在一定变数。
即时物流独立背后,运力资源分配成关键
“作为未来物流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本地即时配送必然要升级到具有独特价值和战略意义的智能体系。”饿了么口碑相关负责人告诉蓝鲸TMT记者。
对于饿了么口碑来说,如今其仍然在与美团争夺市场份额。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美团市场份额64.1%,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8.7%。
为此,饿了么也在今年年初大举“招兵买马”。2月底,饿了么口碑宣布2019年将招聘5000人,新增80万蜂鸟骑手。在饿了么与口碑合并之初,阿里巴巴集团CEO兼董事局主席张勇曾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上游将面向从一线到六线城市“衣食住行”领域的商家市场,目标也绝不仅仅是做大餐饮市场,而是重新定义城市生活。
但无论哪家平台,即时物流竞争的背后归根结底仍然是如何用人。光大证券分析师范佳瓅在研报中指出,即时配送网络已成为电商巨头的新零售基础设施,“专送+众包”结合将会助力形成峰谷调配能力。
分析观点认为,由于就餐时间时与非就餐时间不对称,运力资源在后者中资源闲置,峰谷调配是目前的一大痛点。
以美团为例,根据其发布的财报,2018年美团餐饮外卖共有63.9亿单交易,同比增长56.3%;其餐饮外卖销售成本由2017年的193.3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28.7亿元,同比增长70%。美团方面表示,销售成本的增加主要来自餐饮外卖骑手成本的增加。有数据显示,美团在2018年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超270万,按前述订单交易量来计算,平均每位骑手每日经手的餐饮外卖订单量不足两位数。
对于“蜂鸟”等即时物流配送的独立,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改变平台整体的接单量。“蜂鸟”等通过接入商家等第三方平台,外卖配送人员能够获得更多订单。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此前称,希望通过美团配送资源的开放,横向满足商户、用户在更多品类和场景上的即时配送需求,纵向可以共享末端配送资源。
饿了么口碑负责人指出,骑手所配送的种类覆盖早餐、下午茶、宵夜等时段,蜂鸟也在将不同时段、不同品类、不同渠道进行结合,以保证整体运力效率。
“蜂鸟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纯的外卖履约环节成长为商业支柱性基础设施。蜂鸟独立后,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开放服务运力给更多行业和地域。”饿了么口碑上述负责人告诉蓝鲸TMT记者,即时配送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生态协同,蜂鸟有整个阿里经济体的支持,已成为阿里新零售的基础设施之一。
即时配送市场格局短期内难以确定
毋庸置疑,目前即时配送正处于物流行业的新风口。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比达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第1季度,我国即时配送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26.5亿元,环比增长12.0%;其中,餐饮外卖品类订单量最高,占比达58.7%;但和去年相比,占比下降6.2%。
这组数据同样透露出,即时配送正从过去以餐饮外卖为主导,到如今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比如2018年8月,美团与海澜之家战略合作,开始“外卖送衣”。饿了么则与“屈臣氏”合作,瞄准个护美妆的即时配送;饿了么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牌上线后其订单量月均增长率连续保持在40%左右。
而需要注意的是,饿了么口碑在将“蜂鸟”独立出来、加紧布局即时物流的同时,还面临来自美团配送、京东达达,甚至顺丰等快递企业的竞争。
前述第三方报告同时指出,虽然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京东达达牢牢占据即时配送的头部阵营,但合计市场份额只为60%;顺丰等快递企业的加入,还将从非餐品类出发对即时配送的头部阵营发起挑战。
以顺丰为例,根据其2018年财报指出,2018年全年同城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0.0亿,同比增长172.2%;在客户结构上顺丰已开始为外卖餐品行业、商超行业、饮品行业等提供服务。目前顺丰在即时配送上的人员“全职+专职”合计超过2.5万人。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伟在研报中指出,中国的即时配送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即时物流市场3~4年就做到了快递20年做到的业务体量的一半,行业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即时配送领域兼并融合、抱团合作的现象日益普遍,未来快递公司也将从同城配送行业的发展中分一杯羹。
以此来看,若更擅长配送服务的快递公司未来也加大在即时配送市场的布局力度,整个市场格局短期内或难以确定,未来较大概率将存在一定变数。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