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邮政那份独到的感情,已经穿越了三十年的光阴。那些情有独钟的的依恋,就如自己的亲人。
正是自己结缘于中国邮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对于中国邮政的记忆,早已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大凡与中国邮政有必然联系的事和物品,都能够让自己马上感受到特别的亲切。
而能够分享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中国邮政的厚爱,让我有机会来为中国邮政代言,这不就是很好的良机吗!
我真诚地表达心情,寄托心愿,也是期待我和中国邮政继续能够结缘,将更多“邮政与我”的故事,在未来可以更多地分享给社会。
或许正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机缘,我在2017年7月6日下午,能够站立于扬州东关街古城墙外的“东关邮局”旧址前(见图1)。
那一种穿越时空的思绪触动,让我瞬间举起了手机,留下中国邮政的历史旧影。使我不仅见证了中国邮政的历史旧貌,也对当今中国邮政的快速发展,而感慨万分。
2017年7月,本文作者游览扬州东关街景区时偶遇的“东关邮局”旧貌(图1)
2017年国庆期间,我回到了故乡,而几年前还在的家乡县城邮局,今年已经被林立的商业楼宇所替代,几十年前我经常光临的家乡县城邮局,目前只能是深深的记忆了!我同样会如第一次看到“东关邮局”旧址时的那份感慨,只是感慨的情感是相反的。
因为扬州“东关邮局”的旧址,至今还在,我见证了历史,所以很兴奋;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家乡县城邮局的容貌,如今已经成为历史,我无法再去重温旧日的美好记忆,只想用回忆去平复失望的心情。
所以,我在那一天,也及时地拿起手机,拍录下心中挥之不去的县城邮局原址的现状(见图2),以加深我对家乡邮政局的恋恋不舍的特殊感情。
作者的家乡县城邮局原址的现在图景(图2)
或许还是一种巧遇,一张1986年纪念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邮票,与2016年我的一次南湖参观,连接起一段特别的邮政情怀(见图3)。
仅仅是一张纪念邮票,对于一代伟人董必武的敬仰,就会让我在时空间,感知着中国邮政带来的神奇之缘。
作者在2016年参观董必武诞辰纪念展和记忆中的邮票(图3)
我知道,历史没有办法再重来,美好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种模样。只有永远的印记,可以在记忆的瞬间,让自己的心情,能够在时空的穿越中,感知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确实,我与中国邮政结缘这么多年,我记忆的深处,总能感受到那份特别的温暖。
而这一份份来于邮政的温暖,哪怕是一页信纸,哪怕是一枚邮票,哪怕是一个已经辨认不清的邮戳,都能够给我一种希望和期待,都能够让我产生许多美好的梦想 ,这就是我理解和得到的中国邮政力量,三十多年,这种来于中国邮政的力量,不仅是我温暖的期待,更能是我惊喜的获得。
而今的中国邮政,已经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的邮政工作平台。现在的邮政对外服务窗口,早已替代了过去不少沿用多年的手工操作,但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的熟悉身影,依然在当今社会中,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乡风景线。我每每看到他们忙碌的背影,一种温暖会瞬间感受到。虽然现在寄信少了,但那份向往和希望,还是很牢固地扎根于心底,因为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与这些投递员的感情,总是那么难以忘却,或许这就是我对中国邮政的特别情感吧!
时代不同了,可每当我在寄收一些信件时,信件上的邮戳油墨,依然是多年前的颜色,那种熟悉的印记,让我总是那么感动,因为那些小小的邮戳,记忆着我的多彩生活,也传递着我的许多美好期待。
再看如今的城市,虽然不断地被新的城市坐标式建筑所变化着,但道路侧的一些墨绿色邮筒,依然是那么高高地竖立着,它们依然可以被大众所热情“拥抱”,而且不同城市间的邮筒功能,都在不断与时俱进,二维码等全新功能,自然在吸引着年轻一族。而我每次经过这些邮筒前,总会很自然地多看它们一下,而它们憨憨的“微笑”,我也能很好地感觉到。
虽然事过境迁,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可我对于这些熟悉的邮政标志性物品,总会能找到心灵的共鸣,即使是一刻间的默默对望,那份久别重逢的感情,依然能给我久久的流连,依然在激荡着我的内心。
所以我会大声说:与时俱进的中国邮政,依然具有十分迷人的时代风采!爱中国,就从爱中国邮政开始吧!
上世纪八九十代,电话就是个高档用品,手机更是凤毛麟角,日常的沟通联系,信件成了必须的交流工具。记得那时自己平信每年的费用也要好几十元,相当于当时工资的十分之一。如果是寄挂号和航空快件,那么一年的邮资费用就会比较高,但我十分舍得,总觉得很值得。
从那时八分钱的平信邮资,到目前一元两角钱的平信邮资;从好几元钱的挂号信件,到二十元起点的特快专递,我都一一见证了三十多年中国邮政的发展变迁,这对于我的人生,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生活经历。
由此,我才会有感而发,才有资格为中国邮政来一次发于肺腑的真实代言,我十分欣慰有了这一次机会啊!
我们那时一开始参加工作,工资待遇只有几十元,邮政的开支,让自己承受了很大的一笔负担,但很有意义。那是因为有了邮政的流通,让当时身处比较封闭的小县城的我,可以通过信件的往来,认识更大的世界,接受更多元的文化,能够让心灵得到慰藉,使精神得到丰富。我不仅通过信件,联系上了多年无法见面的挚友,也从挚友的信中,知道了当时南京古都是什么样子。
通过信件,我和在海军部队服役的初中同学保持了联络,不仅重续同学了友谊,也让我知道了海水是有很多种颜色,也了解到海军战士是如何思念家人和朋友。
同学常说,那时从陆地基地调到舰艇上,远离了陆地,丢下了不少日常用品,而对我们的信件却一封封带上了战舰,在茫茫的大海上,每每读到我们的信件,那份寄托十分的珍贵,认为信件是排除海上孤独的很好办法。而我的一些信件,能够在颠簸的大海上起舞,连接着纯真和友谊,都是因为邮政的服务,让我可以留住那份美好的意境。现在想想,依然具有一种美妙的梦幻,带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也因为是信件,让我认识了很多四方的朋友。在信件的文字间,细细品味着各地风情,即使不是映像和图片,只是字里行间的一些表达,让我可以用神往的心态,做着许多美好的人生梦想。
或许正是邮政,让我有勇气可以走向异乡,更是由于和中国邮政有缘,让我收获了一份来于异乡的爱情,并在大都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从封闭的小县城,让我可以在大都市感受着国际化的城市生活,都是因为邮政,让我在无数次的信件往来中,将爱情情语,通过邮票天使们的多年传递,终成一份浪漫的人生姻缘。
每每记忆起过去,邮政信件的魅力,会让我的心间,一下子升腾起青春的火焰,快乐的生活画面,也让我忘记了年龄,一下子可以回归到几十年前。那份中国邮政带来的温暖,那份中国邮政曾经带给我的许多惊喜,让我如同一下子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感到十分满足和欣慰!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邮政,它永远就如一份亲情,会深深扎根于我的内心,永远都不会离散和丢失。
在异乡久了,思乡的情怀很多,因为有了中国邮政,让我能够以信件的方式,对家乡父母等亲人表达游子的思念,这就是信件的魅力。
至今我的许多年的邮政信件累计,已经写了几十万字,可以说,那就是一种信件人生。也坦率地说,我的青春岁月,很多都是和中国邮政相伴。是信件的力量,让我实现了许多梦想。
例如第一首儿童诗的发表,第一次参加全国函授学习;第一次得到《儿童文学》编辑部老师的回信;第一次寄给上海的贺卡,第一次作品获得来于海南省的奖励;第一次订阅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杂志,第一次邮购辽宁省《辽宁青年》半月刊(见图4);第一次参加北京亚运会的寄语征集,第一次收到《工人日报》社的信函(见图7);第一次通过信件给政府机关提建议,我第一次读到父亲订阅的《新华月报》(见图6)。
还有第一起收到邮政专函,被邀请参加上海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评比;第一次收到新闻媒体的挂号邮件,被邀请走进广播电台;第一次看到孩子签收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邮政特快专递……等等等。
那些来于中国邮政的个人经历,让我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留住了许许多多感受深深的邮政记忆,让我的青春岁月,充满着中国邮政的美丽身影。让我在平信、挂号信、邮政航空快件、特快专递、电报、贺年卡(见图5)、印刷品信函、报刊订阅、包裹邮寄、邮品收集,以及邮政金融流通等许多难忘的人生体验中,感受到中国邮政的脉脉真情,体会着中国邮政的难忘记忆,感恩着中国邮政所带给我自己的多彩生活!
此时我会自然而感:与中国邮政结缘,有过中国邮政的生活经历,一生值得,一辈子都会感谢着中国邮政!
八十年代本文作者第一次邮政订阅的《辽宁青年》杂志样本(图4)
1994年,本文作者收到的邮政贺年卡(图5)
本文作者第一次读到父亲订阅的《新华月报》(图6)
九十年代初,本文作者第一次收到《工人日报》社邮寄的精选本书刊(图7)
本文作者参加邮政银行活动所获得的新年礼袋(图8)
本文作者收藏的纪念邮票(图9)
八九十年代,本文作者寄信、投稿等,所常用的航空邮政快件信封及信件(图10)
我以上这些有关中国邮政的生活经历,现今的年轻人,一定无法体会到那种永恒的情结,这却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独特的人生,也是一个回味无穷的多彩人生,是十分难得的人生特别财富。
而我这些有关于中国邮政的故事和经历,不正是中国邮政厚实的历史印记吗!我十分珍惜,所以也记忆在心啊!
我虽然已经走入中老年时代,可对于信件的眷念,以及对于中国邮政的感恩,我想会伴我一生。虽然我们已经进入通讯十分便捷信息化时代,但当我回归故土,打开透着习习霉味的几十年老信件时,看着过去自己稚嫩的文字,端详着那些熟悉的信封时,看着那些有点儿模糊的邮戳,我会从一封信封上正面和背面两个不同的日期中,感受着等待和浪漫的悠久情调。许多日常似乎早已丢失久远的记忆,会像一部留声机,或者说是一部纪实的映像片,让我能够一下子瞬间兴奋和喜悦。而人生的再大磨难,在观阅一封封旧信件的过程中,早已成为了泡影。
所以我说传统的邮政信件是有温度的,时间越久,其散发出诱人心脾的那种特别芳香,胜过任何华贵的营养品。我往往会在几十年前的邮政信件和邮寄类的报刊、明信片、贺卡等邮政物品中,久久地流连,一个人独自欣赏着,有时会独自面对着它们,是一个整天,甚至忘记了吃饭。也往往会和往日的邮政物品,静静地对视许久。虽然没有语言,但那种静心的对望,仿佛就是千万次的激情飞扬的诉说,那种特别依恋的生活氛围,唯我独有吧!
现在都已经快进入5G信息大发展时代了,而中国邮政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都具有特殊而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现在的邮政发展,与几十年前我所记忆的邮政境况大不相同,但其多元化满足大众需求的事业发展方向,正为中国邮政的未来发展,展现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感召力。
只想衷心地祝愿我的人生最爱——中国邮政,在未来不断前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征程中,走出中国邮政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不仅服务好中国大众,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好世界大众。
让中国邮政,可以成为一座座连接世界的“连心桥”,打造出中国邮政新品牌,亮出中国邮政更加青春飞扬的新风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中国邮政的绿色基因,孕育出中国邮政更加五彩缤纷的事业春天!
我爱中国邮政!因为它就是我青春飞扬的梦想表达!我要为中国邮政代言,纯粹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更是一次美好的人生体验。
虽然我的故事并不十分精彩,但因为我能够为中国邮政代言,让我平凡的人生,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和憧憬!
我来为中国邮政代言,就是在表达一个普通中国邮政用户的心声,就是在高声说出:中国邮政加油!面向未来,面对世界,请积极履行绿色天使的使命,以更高的服务规范,用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邮政,我心中永恒的“恋人”!因为三十多年我与中国邮政的特别感情,早已融化于心。
只想说:中国邮政!我人生温暖的春天!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