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竞争力不断提升,正成为“一带一路”的助推器。面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新任务,中国高铁如何进一步擦亮品牌,服务好“一带一路”?本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和平。
标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近几年,我们参与了很多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尤其是随着中国高铁技术不断进步、成熟,其作为国际标准已经得到了国外同行的普遍认可。”李和平说,“比如我们提出将中国高铁普遍采用的直通电空制动技术,经ISO国际标准组织反复的讨论和认证,已经纳入标准制订计划。”
“经过多年运营,中国高铁在运营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和平表示,在中国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各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从而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如何继续擦亮“中国高铁”品牌?李和平表示,在做好技术发展和运营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他建议,利用国家铁路试验中心环形试验场、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国家轨道交通展示中心,“既可以展示我们的产品技术,也可以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