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网剧《最好的我们》凭借普通学生的青春故事,获得了30亿播放量和8.7分的高口碑。今年暑期档,《春风十里不如你》再次证明了清新范儿青春剧的魅力。最近热播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更是为观众带来了不小惊喜,甜蜜指数“四个加”。同样清淡暖心的,还有“杀入”青春剧“战场”的《一起同过窗2》(以下简称“《同窗2》”)。
与第一季一样,《同窗2》依然是搞笑段子混搭文艺感的独白,不过,要在同期青春剧霸屏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显然并不容易。与该剧一起崭露头角的90后新锐导演毕鑫业,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了拍摄《同窗2》的幕后压力。
“花式催播”压力大 连“点个赞”都不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一起同过窗1》到现在口碑都很高,制作第二季时会不会有压力?这些压力主要体现?
毕鑫业:压力很大,压力体现在观众在等待第二季的漫长过程中,会潜意识把第一季无限理想化,第一季可能只有70分,但经过一年的等待,他们会觉得第一季有80分,但一年的时间里我可能只能成长3分,那中间相差的7分就是我的压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压力大到在第二季开播时,连在微博“点个赞都害怕”?
毕鑫业:因为在开播前,我发微博无论什么内容,下面的留言都清一色是催第二季的,这是无形压力。看得多了我自己会产生一个想法:“要是第二季没有第一季好,那我对不起的人就太多了。”为了杜绝这种想法,我只能选择“装死”不发微博,这样已经在最近一条微博催更过的人,就不会再次催更。
不敢点赞是因为每天的社会信息我都是从微博上获得的,在刷微博的时候,很容易在划页的时候不小心给谁点了一个赞,这时微博就会提醒别人我最近赞了谁,这样催更的粉丝就会发现我其实是刷微博的,然后重新催我一次。
挖坑容易填坑难 不能永远“没心没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剧中有很多广院的故事,也是很多大学生会在校园里遇到的场景。将真实的日常生活搬进屏幕中,是否会显得寡淡没有戏剧性?
毕鑫业:很容易寡淡没有戏剧性,所以在写剧本的过程中,索性直接写了一集完全没有任何主线推动的日常戏,把男生寝室的浑浑噩噩写到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出乎意料的是,这不仅没有成为《同窗》的短板,反而成为区别于其他网剧的“一股清流”。有网友称自己喜欢该剧的原因就在于“剧情真实不做作、人物自然有性格、与观众共鸣多。”那么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在哪些方面更精细了?
毕鑫业:第二季最主要精细的其实是剧本,写第二季剧本的时间是第一季的一倍有余,过程中力求不出现废场。其次是摄影灯光,第一季的摄影灯光实在太过草率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剧本上,听说填了不少第一季遗留的“坑”?
毕鑫业:第二季我把林洛雪和毕十三的“坑”填了,“填坑”简直是编剧行业里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在第一季“挖坑”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以后“填坑”的事儿,所以肆无忌惮的发挥,等到第二季的时候良心受到了谴责,觉得再不“填坑”就对不起观众了,所以把他们俩最难填的“坑”用半个月时间填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同窗2》开播至今,网上已经有不少观众发表了关于此剧的看法,尽管好口碑依旧,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相对于第一季的轻松幽默,第二季显得沉重拖沓,并且没有那么搞笑了,更是有网友用“翻天覆地”来描述两季的变化。对于这样的评价和质疑,你的回应是?
毕鑫业:我真的尽力了,在我看来,《同窗》其实是一部讲成长的片子,我和他们九人都不可能永远像大一新生那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所以在第二季中,感情线成为剧中主线了?感觉在人物情感塑造方面花了很多心思。
毕鑫业:第二季确实把感情线写得更重一些,因为第一季在这方面写得不够完善,但主线其实还是在讲每一个人阶段性的成长,在我看来感情只是成长的一部分。
“青春热”是好信号 但“网剧热”引忧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不管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同窗”没有流量卡司,也不是热门IP,甚至连宣传都十分低调。而且听说第二季还差点“流产”?所以能跟观众见面经历了很多不容易吧?
毕鑫业:没有流量卡司是因为穷,不是热门IP是因为我自己在打造IP,宣传低调是因为宣传费少。没有流产这回事,经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习惯是报喜不报忧,能跟观众见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怎么克服的?
毕鑫业: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克服”,只有“忍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观看近期热播网络剧,“青春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同窗2》开播前,就已经有两部同题材的网剧在播出——《致我们单纯美好的小时光》《你好,旧时光》,深受观众喜爱。对于入局青春剧“厮杀”,你觉得《同窗2》的优势和劣势是?
毕鑫业:优势是上映时间比他们晚,等他们的剧播完了,我可能会侥幸蹭上一些话题热榜。劣势是宣传费比他们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怎样看待青春校园剧的火爆?
毕鑫业:不知道为什么火爆,可能最近这个题材比较符合大众胃口吧,我拍第一季的时候火热的明明是奇幻风。是好信号,无关于题材,只要这个市场始终有脍炙人口的火爆题材,就说明中国的编剧们始终在认真地工作,这种现象比前几年好多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随着一大批精品网剧的涌现,包括你在内的一批90后新兴导演正崭露头角,大批导演甚至包括一些老牌影视剧导演、演员也纷纷涌入网剧圈,对于这一现象,你的感觉是?
毕鑫业:感到绝望,因为这“大批人马”基本会把所有宣传资源吃光,然后我的剧又会被淹没在人海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现在系列化开发成了打造“网剧IP”的标配,《同窗》也有了“剧二代”,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持剧集的质量,避免“剧N代口碑低”的定律?
毕鑫业:凡事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